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焕发广东文化新业态新活力

2023-01-13 19:09:2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林俊敏委员的发言

  ——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焕发广东文化新业态新活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形成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其中,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持续领军全国,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迅猛发展,沉浸式交互式业态崭露头角。如今,文化新业态已经成为了我省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先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焕发广东文化新业态新活力,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我省文化新业态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作品偏少。囿于历史与现实条件,当前立足于广东的新业态文化产品内容大多与广东本土脱钩,反映广东风土人情、人文精神、城市文化、改革开放等题材的作品,或者偏少,或者不具备全国性影响力,或者未形成全国范围流行趋势。从全国范围的文化业态来看,仍然缺少广东符号,缺乏广东精神,地方特色文化资源IP开发提炼不够,即便有广东的作品也没有广东的印记。

  (二)头部创作者偏少。由于进入门槛低以及后续再教育欠缺,广东文化新业态各领域包括网络作家、主播、歌手等从业者数量众多,但创作者水平普遍较低,一线作者、超级网红、顶级流量等偏少,难以形成有效的文化传播力。

  (三)产业整合能力弱。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需要产业链条各方面的能力配合,打通上下链路、形成产业链条尤为关键。但目前广东文化新业态各领域产业整合偏弱,头部文化平台欠缺,广东强大的科技力量和资本力量未能有效助推广东文化出征全国、扬帆出海。

  二、建议

  (一)明确文化新业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将广东打造为全球文化新业态发展新高地。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文化新业态才能有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更加坚定的发展路径与更有内涵、有底蕴的广阔发展前景。广东是经济第一大省,也要塑造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建议设立省、市、县三级广东地缘特色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与奖项,引导文化新业态扎根基层,扎根广东,以荣誉引导和资本助力,让广东文化人才和文化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带动广东符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文化新业态,既要进行体制改革,同时要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一方面让政府下放人才认定权,重点聚焦于规划制定、管理监督、服务保障、待遇落实等工作,一方面引导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龙头企业、文化平台在文化新业态发展中发挥导向作用,构建有利于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有序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由高原冲向高峰的头部创作者。进一步摸清我省文化新业态人才底数,完善湾区文化产业人才信息库,绘制人才图谱,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完善配套专项政策,强化支持保障,营造吸引全球文化人才来粤发展的创作、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人才的扶持力度,尤其要重视跨领域人才,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团队,强化产业人才集群开发,加强湾区人才资源协同配合,推动头部创作者不断涌现。

  (四)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头部作品的扶持力度。头部项目和头部作品对人才具有“虹吸效应”,同时也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关键因素。建议遴选具有潜力的文化项目与新业态企业进行重点打造,对于能够出精品、产精品、延续精品的企业要提高关注度并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地方特色明显、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要有相应完善的扶持路径、比其他作品更进一步的扶持体量,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推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先头部队。

  (五)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文化新业态全产业链贯通发展。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加大人才与文化项目的前瞻性布局;从市场层面引导多产业联合发展,整合省内科技力量、金融力量与传媒力量,形成一个统一的引擎助推内容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新业态全产业链贯通发展。

(发言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