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 提升我省危重症救治能力

2023-01-13 19:12:25 来源:广东政协网

  丁邦晗委员的发言

  ——推动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  提升我省危重症救治能力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危急重症是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病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对其处理能力有极高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实现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医疗服务。广东是老龄化程度高的人口大省,危急重症发生率高,急救需求大,亟需推动建立由120社会急救医疗队伍和各医院急诊科为主导、老百姓普遍参与的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社会急救大平台”。

  一、存在问题

  (一)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社会急救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尚无省级层面的社会急救事业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社会急救事业多头管理,未能形成合力,也没有地方法规予以保障。二是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应急救护培训项目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尚未建立省级急救管理中心,不能对各市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管理,全省院前急救的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状态;新的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院前急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院前急救事业发展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院前急救能力薄弱。大部分城市急救站点急救网络覆盖不足,救护车辆配置不足,车载急救设备不全。二是对参加院前急救各网络医院支持不够。各市120工作人员编制不足且待遇差,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急诊工作人员压力大、晋升难,积极性低。三是院前急救的信息化建设也严重滞后。

  (三)社会急救科普培训和AED配置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是社会应急救护培训机制不完善。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由于经费与人力有限,面向社会公众的培训远不能满足“人人会急救”的需求。相关主管部门对急救培训工作重视还不够,如对中小学生、对驾驶员的急救培训落实得还不到位。二是全省各市AED配置缺乏规划,资金得不到保障。部分已安装的AED未能联网(“AED导航”小程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建议

  (一)成立广东省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广东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一是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运用集成创新的理念方法,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新型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调配全社会卫生健康资源,制定区域性的标准化救治流程,优化临床路径,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衔接,为抢救生命赢得黄金时间,改善急危重症患者预后。二是制订《广东省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推动全省院前急救事业规范化发展,并从经费上予以保障。三是设立省级120中心,负责规划和实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四是加快推动平台信息化建设。推动省市120与110、119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城市应急联动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推动救护车急救设备与信息系统对接。充分借助各大通讯运营商提供精准定位数据的技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二)加强院前医疗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各市120指挥调度人员队伍建设,合理增编,提高待遇,保证岗位的稳定性。二是加强急救网络站点覆盖,按需配置车辆与急救设备。三是将急诊学科列为“薄弱但重要学科”,对急诊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化急诊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吸引优质人才从事急诊工作。

  (三)加强社会急救科普和AED配置。一是明确社会急救科普的多主体责任,包括卫生健康、红十字会和各公立医院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加强统筹,确保相关经费支持。探索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交系统、物业管理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在中小学常规开设急救知识讲座,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完成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二是加大急救科普宣传力度,表彰先进,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强全省AED的配置规划,分阶段有计划分批配置。推进已安装的AED联网进入“AED导航”小程序,造福民众。

(发言者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