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欧壮喆
内容: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更是推动经济转型的最强劲动力之一。广州打造“中国算谷”对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州打造“中国算谷”的先发优势
一是数字产业基础雄厚;二是科技支撑能力突出;三是政策导向鲜明有力。
二、广州打造“中国算谷”的具体建议
(一)从点出发,错位发展凸显创新“点”
1.强化市层面的顶层设计、整体统筹。坚持顶层设计、一体谋划、集中统筹,明确全市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突出和强化广州试验区统领地位,统一配置全市科技信息资源,明确各区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
2.推行功能片区“错位互补”,找准发力点。广州试验区基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其中,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建设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创新合作区、创新融合拓展区、知识产权保护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积极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和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鱼珠片区发展5G通信及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AI+软件、信创+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产业。
3.鼓励行政区“同题不同解”,找准定位点。落实好《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各区区位优势,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
(二)连点成线,带动培育数字产业“线”
1.培育数字化产业链。扶持广州试验区内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领域高效产出典型创新成果,推动基础平台、数据库、关键芯片、智能终端等数字产业发展,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建链、补链、强链。
2.引导企业数字转型。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多方参与的公共平台,方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沟通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对接。
3.注重数字企业招引。在北京、上海、杭州等数字企业众多、数字产业发达的地区设立招商工作站,做到专业、精准招商。
4.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出台更多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的激励政策,给予数字企业在税务、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组织产学研合作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
(三)以线带面,扩大“三算”网络覆盖“面”
1.探索算据配置改革。一是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完善数据流通的确权、交易、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快实现数据要素有序流通。探索制定统一的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和规则,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可行性方案,创新有利于扩大数据要素交易规模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二是加强与国家级数据交易部门的沟通联动,争取国家级、省级、粤港澳大湾区层级的数据中心落户,成为广东打造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先行区、领头雁。
2.增强算法资源汇聚。一是组建算法联盟。以琶洲算法产业联盟为载体,在市层面进行升级、扩容,聚焦算法技术突破、算法产业落地、算法应用创新、算法人才培育、算法产业园和算法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二是举办算法大赛。三是拓展算法场景。市区联合在琶洲设立算法应用场景实验室,立足区域实际探索算法应用发展路径。
3.加快算力网络建设。一是统筹算力服务网络建设。政府统筹,在供给侧夯实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底座,推动建设统一算力服务平台(AC平台),实现对算力、存储、网络以及数据等分布资源的整合,向用户输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资源。二是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广州试验区,加快以5G、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四)由面及体,构建数字生态协同“体”
1.培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在生活服务方面,提供更多智能化、沉浸式服务内容和体验。在行业服务方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5G、边缘计算、智能科学模拟、数字孪生等技术,助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车联网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在社会治理方面,通过广州CIM基础平台、“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城市大脑”建设等加快构建数字理念、数字技术、政务流程和组织机制深度融合的现代治理体系。
2.发挥试点引领示范。高标准完成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试点任务。争取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所落户广州,全域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
3.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抓紧补齐制度短板。探索数字经济监管的新路径新方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示范效应,营造法治化数字营商环境。
4.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制度,防范数据出境安全风险,建立“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的公共数据隐私保护使用路径,运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构建“云网数”一体化协同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