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议提供全生命周期公众健康一站式服务的提案

2023-01-11 16:51:3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毕亚林

  内容:

  一、背景情况

  新冠疫情至今,公共健康成为中心话题,公众健康服务能力和体系建设前所未有备受关注。2022年12月26日国家正式颁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从2023年1月8日起施行。经过此番较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公众对参与公共健康管理服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实施健康广东行动,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对公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是全方位织牢公共医疗卫生的民生之网的必然要求。

  二、现实问题

  (一)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不充分,存在信息壁垒,导致公众在共享数据资产时不便捷、不充分。生、老、病、死皆人生大事,但事关公众健康的数据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部门,导致在信息交互时的无所适从。现实生活中公众常常搞不清:要不要做婚检,到哪里做婚检?二孩政策后,还需要准生证吗?哪些医院可以接生?小孩出生之后要打哪些疫苗,去哪里打,打疫苗是否有及时通知,是否可以在网上查阅疫苗记录?生病了是否都要去医院,不同的症状怎样选择医院?年纪大了居家养老,政府能不能提供上门服务,能提供什么服务?如果到社会养老机构,哪一家好,费用多少?在家里去世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办理死亡证明?以上林林总总,可能涉及到一个庞杂职能体系的方方面面。这些分散的信息可能涉及到民政、卫健、人社、公安等诸多部门或机构,而这些部门的数据共享的程度不够,可能导致公众对涉及生老病死的相关信息的获取不充分、不完全。这在一定程度上缘于政府职能部门传统分工所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经过疫情期间的特殊实践,对涉及公共健康的信息管理和共享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疫情时代不能完全废弃。在疫情期间,政府主导开发了像“粤康码”“穗康码”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疫情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些平台陆续停用,但在符合信息化合法使用前提下,保留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涉及疫情期间收集到关于公共健康的信息加以运用。此前我省推出的“粤省事”理念非常好,已有民生服务事项2522项,用户达1.8亿人,但关于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事项仍较为分散,应用场景还不够普遍,普及率和知晓率还需要提升。可以依托“粤康码”“穗康码”打下的既定基础,对服务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提升,通过统一入口让服务办理更简便,通过统一标准让服务办理更规范,通过聚合协同让服务办理更高效,不断提升市民信息化体验。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议“粤省事”平台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全生命周期公众健康服务,具体建议为:

  (一)由省政府办公厅主导,在“粤省事的基础上,由政数局和卫健委牵头,由业务相关部门协助,整合分散于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按照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提供健康一站式服务。建议由省政府办公厅主导,具体由省卫健委、政数局牵头,民政厅、人社厅、公安厅、社保局等相关部门协同,按照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利用疫情期间健康数据管理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增强“粤省事”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功能。除了证照管理,进一步增强诸如医疗、婚育等高频使用的便民服务,并为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一站式服务。公众个人通过点击“我的”个人中心页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推送与其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办事信息。通过良好的服务体验,加快数字化政府建设进程。

  (二)增强各部门协同性,同时增强公众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这种以人的一生为坐标来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的尝试,必将突破现有政府部门的传统分工和职能边界,本身就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是推进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途径。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增强健康服务能力,公众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也随之提升,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三)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打造个性化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以及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可在“粤省事”平台上大数据手段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用户通过点击“我的”个人中心页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推送与其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办事信息。同时平台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对于个人身份验证信息的扩展应用,进行数据脱敏等技术手段进行匿名化处理以保护个人信息。

  民生无小事,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能提供这样一个以人的一生为坐标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一站式服务,相信能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也能加快数字化政府建设进程,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