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3-01-11 17:44:3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杨森平

  内容:

  随着用户消费需求地迅速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慢等造成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尤为关键。其中,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推动中小企业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广东中小企业总数超630万,约占全国的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具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基础条件和发展势能:一是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优势。二是规模化的数字产业生态。三是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经验。

  问题:

  1.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强,整体转化水平不高。中小企业从数字化实施到数字化转型实现往往需要7-9年,且在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难题,致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偏大,整体转化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且当前大型平台公司和机构掌握大量数据,数据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且众多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公司只能依附和服务于数据垄断平台和机构,中小企业的数据生产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小企业的数据采集率低,基础数据管理混乱,数据积累不足以支撑数据分析和应用。

  2.转型路径不清晰,供需匹配度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成本较高,企业由于未清晰认知数字化改造自身发展的阶段和战略规划导致需求模糊而庞杂,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也缺乏个性化、一体化,导致供需不匹配。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市场上的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业务服务商良莠不齐,缺乏行业标准,选择难度也较大。同时,缺少一个有效反映转型价值的评估模式,企业无法精确了解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益。

  3.行业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领先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农业因行业生产的自然属性转型需求相对较弱,中型企业数字化水平远高于小微型企业。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根据APEC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等21家单位联合研发编制的《2021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指数报告》显示,珠三角去中小企业数字化整体水平相对较好,深圳、广州、佛山分别位于第1、2、12位;粤东西北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整体水平相对偏低,湛江、汕头分别位于第82和93位。

  建议:

  1.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专项资金、补贴政策等方式,支持对中小企业转型带动作用明显的“链主”企业和转型成效突出的“链星”中小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债务性融资工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获得融资,鼓励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创新数字化转型金融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与工业互联网企业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原则创新订单融资、供应链金融、信用担保等个性化、精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引进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工程监理等服务,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研发推广具备行业特性的产品服务。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诊”服务,组织专家深入中小企业一线开展“入驻式”诊断服务。健全中小企业数字化监测长效机制,通过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动态监测大屏及系统、持续编制中小企业数字化指数报告和路线图等方式,强化对中小企业数字化的动态监测、精准引导和有效服务。

  3.强化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省市区联动,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推广典型经验,以“先转带后转”。重点向亟须转型升级、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中小企业倾斜。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转型,对龙头企业协同上下游转型进行扶持,切实解决各行业转型发展痛点,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4.支持培育数字化专业人才。支持高校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龙头企业等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专业教育和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每年遴选重点企业,支持名单内企业自主推荐人才,推荐人才可享受相应的人才奖励、住房、就医保健、子女入学等待遇;通过“导师带徒”工作机制,以结对帮扶、协同创新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引、咨询辅导等帮扶;建设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行业制造业数字化线上培训平台,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人才到岗进行真实评价分析,优化人才的良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