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梁峻荣
内容:
中小学教师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队伍,中小学班主任更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最关键的群体。班主任的技能素养、工作水平、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提高和品德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体现出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教育相关话题热度持续走高,教师待遇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班主任能力提升速度缓慢、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繁杂琐事过多,抢占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时间投入
班主任群体的年龄多集中在25-45岁这一区间内,处于个人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班级管理事务增加直接抢占班主任在学科教学设计上的时间精力,影响班主任的学科教学水平,导致个人教学威信下降,对学生掌控能力变弱,形成恶性循环。被安排到班主任身上的部分基层管理工作,如每天申报学生健康信息、校外区域创文巩卫的清洁任务、志愿者服务、各种形式进校园活动等等,极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二)职业培训质量低,轻视对实际操作功能的技能性教育
以网课形式进行的教师职业培训内容范围偏大而重点分散,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技能培训,无法为解决线下班级管理问题尤其是极端个例提供有效方案。
(三)女性班主任群体庞大,精力投入成本偏高,时间付出与津贴回报不成正比
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出现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不均衡的现象。而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相较男性而言女性在子女养育中的负担更重。班主任的上下班时间极不固定,突发事件多、处理周期长,已婚女性群体在下班期间的精力投入要以挤压家庭生活为代价,付出成本高,而工作津贴实在不足以补贴家庭生活成本,导致很多已婚女教师排斥班主任工作。
(四)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要求太高、包容理解和耐心太少,尊师重道的风气变淡
社会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度远不如“功利性教育”高,许多家长不能理解教育回报周期长、人才培养需多方协同等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唯成绩论,忽视“尊师重道”的家风教育,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多发、家校沟通不畅,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心理状态造成困扰。
二、建议
(一)大幅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繁杂琐事,减少班主任无意义的工作负担
让基层管理工作回归各具体部门,以学校为“沟通平台”而非“责任主体”,完善线上信息数据库,直接整合信息,简化工作流程。让广大教师一心一意钻研教学。
(二)提倡“一线名师进课堂”,以示范课、经验分享、交流答疑代替“专家讲座”
充分发挥教育发达地区名班主任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组织一线名师进课堂,切实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重视培养班主任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常态班级纪律问题时的技能水平,切实帮助班主任优化理念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增加班主任外出学习考察的专项经费,让班主任实地体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优化奖励制度,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把班主任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并计入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从制度层面将中小学班主任任职情况作为评优选先、提拔中层干部、职称晋级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标;并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出台符合实际的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
(四)教育部门逐步开展与学校教育相配套的家长培训,为良性家校沟通创造条件
把家庭教育培训作为升学的硬性条件,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和配合度,避免学生原生家庭出现严重的教育偏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不懈推进“尊师重道”的风尚,推进良性的家校沟通,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