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案由:
老字号承载着独特技艺、精深服务理念和商业文化精髓,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推动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大湾区消费潜力。2023年12月,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中,广东有18家老字号企业入选;目前广东百年以上的中华老字号有28家,2022年营业收入过亿的老字号有29家。然而,在商务部2023年底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中,广东有两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12个品牌为“附条件通过”,显示当前我省老字号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1.品牌创新不足,营销手段受限。部分老字号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较落后,经营方式陈旧,品牌相对固化。不少老字号仍然单店经营、单一方式经营,在产品设计、包装和店铺装修方面因循守旧。宣传营销方面,老字号企业主要依赖老消费者口口相传,未能很好运用新媒体手段,难以获得新生代消费群体认同和满足当前消费升级需要。
2.技艺传承和管理人才缺失。老字号企业所在的传统行业往往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文化较保守,大多数企业未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激励机制、薪酬制度,难以吸引年轻人对传统独特的操作工艺进行传承学习,存在传承队伍弱化、传统技艺青黄不接、技术和管理双重人才匮乏的困境。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老字号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但很多老字号没有从知识产权角度重视品牌保护,商标被抢注、品牌被侵权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老字号品牌未及时注册为商标,极易被海外和其他地区的竞争者抢注,在后期的异议程序或诉讼中难免浪费不必要的成本,影响品牌口碑。
4.民营老字号面临资金困境。广东省老字号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国有及控股仅占24%左右,其它76%均为民营或私营工商企业。作为老字号分布最广泛的大行业,餐饮行业受食材价格、人工费用、场地费用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影响很大,之前经历了疫情影响,如今又面临经济下行状态,坚持经营难度大。有些老字号企业处于保本经营状态,产能与效益都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无法及时更新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扩大规模。
建议:
1.推动老字号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促进品牌消费
一是引导强化老字号企业的制度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鼓励老字号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店铺外观和产品包装的改造,推动老字号的转型升级。二是紧随潮流对接新生代的消费模式,积极跟进“618”“双11”等电商购物节,加强跨界合作,如与流行影视作品等联名,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引入国潮新风尚“倚老卖新”。三是由相关部门联合有关行业协会,加强老字号企业与商圈、景区合作,打造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高质量老字号一条街,推出大湾区老字号文化旅游线路和老字号手信时尚榜单,促进老字号与文旅融合发展。四是推进粤港澳三地老字号品牌合作,在港澳举办展会,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参加,积极对外宣传推广广东老字号品牌。
2.加强老字号技艺传承,弘扬匠心精神
一是将老字号传承人、特殊岗位骨干纳入各类高级别人才,探索开展老字号特有职业(工种)的职称评定、职业技能认定。二是积极建设老字号博物馆和展览馆,鼓励传承人讲述老字号发展故事;支持老字号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开设老字号技艺传承文化传播等课程,弘扬广东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建立符合当前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激励机制、薪酬制度,实现老字号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四是对于高龄和经济困难的老字号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一定的补助,使其能实心从事传承工作。
3.加强对老字号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守正创新
一是加强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严打侵犯老字号企业字号权、商标权、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二是持续开展重点商标品牌注册预警监测,选取部分老字号商品进行较高频次专项监测。将老字号商标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构建老字号商标权前端监测、中端重点保护、后端严格执法的保护格局。三是支持老字号企业利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平台,加快在境外注册,由防止滋生商标被抢注到主动进行防御性注册。
4.加大对老字号民营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文化传承
一是将老字号文化价值融入城市规划,加快引导老字号企业从单店经营发展为规模经营,依照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创建老字号特色集聚区,发展成为城市新的地标和代表。二是研究制定老字号创新发展资金奖补政策,对创新传统技艺、技术改造、自建电商平台及入驻第三方平台的老字号给予一定比例金额的补助,对创新发展有成效、响应政府号召有行动的老字号给予评比奖励。三是完善老字号民营企业融资支持,设立民营老字号投资资金和品牌振兴基金;从产权改革入手,推进品牌建设,以分层分类差异化方法推进盈利能力强的老字号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