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贺军
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并与生产生活加速融合。数字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并将成为引致生产力升级跃迁的主要推动力。抢占数字化发展制高点,必将成为打造未来产业,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自201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后,依托全省一盘棋策略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我省在政务外网持续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提出具有创新引领意义的三“1+N”
运作架构,牵头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形成整体联动的数字化治理新格局,有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东已连续多年在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指数评估中全国领先,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
数据资源开发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省数据资源整合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
一、广东省推动数据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信息系统供应商垄断式竞争导致数据通道割裂
当前我省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平台供应商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往往不愿共享数据端口,结果导致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对接存在隐形的壁垒,数据的跨系统流通渠道不畅。如一些省级系统的承建商,对市级层面不同承建商所开发系统提出的数据对接需求,以系统改造费的名义,要求按照业务数量主体逐条收费,一项业务一年费用5-10万元,而系统对接涉及的业务种类多达数十种,累计费用达数百万元,远高出单独新建一套系统的开发费用。这些现象导致大量“数据孤岛”的出现,数据无法进行联合分析或建模,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二)数据资源化能力偏弱,大量数据无法形成可调用有效数据资源
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需要经历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三个环节。但我省数据资源化能力相对偏弱。
一是各部门数据资源化的意识不强。大量可资源化的数据没有完成资源化工序,无效重复劳动客观存在。部门调研掌握的情况往往不能资源化,也无法实现共享,导致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部门为了类似的数据信息,反复到企业调研,既浪费大量时间成本,也对企业造成滋扰。
二是数据统筹职责不明确。以政策宣讲为例,目前我省政策宣讲和发布仍是以各个部门自行发布为主,全省还缺乏一个高效的政策查询平台,能够使企业快捷、简便地查询到自身所关注的政策信息,企业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偏高。又如我省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仍未有一个供应链对接平台,很多企业从长三角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者就在隔壁。
三是数据发布缺乏加工,传导效率低。以政策宣讲为例,政策发布往往未能按照企业关注点和阅读习惯进行简化加工,企业不得不从海量政策文稿中筛选有限的“干货”信息。
(三)对于私域数据缺乏安全有效的脱敏调用机制
在我省政务数据中,存在大量涉及个人隐私或企业隐私的私域数据,从保护个人和企业隐私及商业机密安全出发,脱敏前确实不宜随意对外公开,但从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趋势来看,这些数据的有条件脱敏运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目前我省私域数据缺乏安全有效脱敏使用相关的机制,导致大部分数据既不对外披露,也不支持内部调用。
二、对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存有关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政府采购规则,强制性实施政府信息系统共享规则
建议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牵头,制定我省政府部门信息系统采购的强制性信息共享规则,要求凡参与政府信息化项目招标,必须承诺为政府数据跨系统对接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原则上应当向政府移交必须的源代码和密钥,项目实施部门应在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统筹下,承担系统信息共享对接的义务。同时,明确政务数据的格式规范,推动数据的标准化治理。
(二)推动政务私域数据脱敏调用
建议制定数据脱敏使用制度,推动省公安、税务、统计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现有数据管理系统内增设私域数据脱敏调用的功能模块,允许全省统一的数据中台在数据库隔离的条件下,采取运算指令和脱敏运算结果有条件交互方式,在保证敏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政务私域数据的脱敏使用。
(三)推动数据资源化
建议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牵头,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各类政务数据的资源化加工。
一是探索建立动态管理的全省政策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将全省各级有效政策,在进行通俗化解读和模块化处理的基础上,一个平台,一个端口对外输出。二是探索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化标准或规范,按照分领域、分行业,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构建我省的数据地图、行业地图、企业地图、产品地图,形成高水平的数据资源池。三是进一步加强与三大运营商合作,逐步推动移动终端海量信息流的有序脱敏安全使用,在全国率先开展移动终端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运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广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