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工业数字化升级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提案

2024-01-23 18:27:43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2月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也指出,要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

  广东省是工业大省,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截至7月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大关,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推进广东制造强省的加快建设,应将工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广东省新一轮技术改造的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

  一、我省工业数字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截至2023年9月底,广东已累计推动2.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将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目前,顺德、南沙、前海等地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数字化转型成效。但我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一些阻力和问题:

  (一)从人才层次来看,中低层次人才缺乏应有的重视。高层次工业数字化人才对行业和自身职业规划有深刻认知,因此更重视公司和行业前景,而非区域,对政策依赖不高;中层次工业数字化人才缺口最为庞大,也最难吸引,他们更看重个人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会倾向于去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城市;传统行业的普通技工相对于其他行业,更易随产业集群而形成集聚。目前的人才政策更重视吸引高层次人才,但根据制造业企业人才的金字塔结构特征,中间人才和普通技工的需求数量更大。

  (二)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调研表明,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改革意愿强烈,几乎无需政策鼓励;年营收5千万至10亿元的腰部企业对数字化改造投入较为犹豫,会反复考虑投入产出比,需要政策的解读和支持;中小企业现金流较为紧张,由于路径依赖等原因,不愿意冒险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政策大力支持。目前对企支持政策覆盖面较为宽泛,常是就技术改造的具体项目进行事后补贴,针对性和时效性均不强。且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不缺资金的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亟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常常面临无款可贷的处境。

  (三)从数字化平台来看,专业化平台比公共性平台对企业帮助更大。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各级政府搭建了多种服务企业的公共性数字化平台,花费巨大。但调研中,企业更想接入专业的行业数字化平台,如特定行业内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和金融科技平台等,诉求是直接参与进入产业链,获取供应商报价信息和客户的订单信息,并进行制造、付款和运输流程的信息查询和管理。

  二、推进我省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力度,积极培养和引进工业数字化人才。一是明确工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须明确金字塔型结构更适合于数字化转型的传统制造业,根据不同企业需求,分别引进富有数字化转型远见和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决策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尤其重视培养引进技能、专业、经验丰富的多样化中层次人才,并夯实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技能的基层人才基础。二是优化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加强数字化相关课程设置,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在职培训,实施激励政策,提升在职员工的数字化技能。三是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并完善系列人才扶持政策、评价体系,尤其重视满足中层次人才的需求和待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工业数字化人才联盟。

  (二)因企施策,引导各类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政策方面给予龙头企业更个性化的支持,助其更好发挥行业影响力。二是重视引导腰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产业链支撑作用。在各种激励政策兑现过程中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腰部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腰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降低经营成本。三是扶持中小企业直接接入行业数字链,助其直接获取订单。在当前订单普遍下降的形势下,应转型为轻资产、重平台的新路径。

  (三)深化数字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发挥工业互联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一是优化数字化产业链布局。对企业的产业链进行梳理,明确各个环节的优劣势以及数字化需求,实现产业创新和升级。二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建立工业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增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三是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创新。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支持企业和人才开展数字化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