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基层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但是,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我省基层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存在问题
(一)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不足和管理滞后
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省部分地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不够,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设施设备短缺且陈旧。比如:很多乡村和社区缺少基本的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娱乐室、展览室。有些地方即使已经建成部分基础文化设施,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专人管理、群众利用率不高,导致空置浪费现象。
(二)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和人才缺失
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局限于自发组织的广场舞等活动,虽然部分地区有“送电影、送文化、送戏”活动,但频次不高、收效甚微。另外,基层文化骨干素质不高和后备人才队伍不足也已经成为制约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基层文化资源开发不够和扶持不足
我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大力发掘“乡村旅游+红色研学”“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新业态,逐步走出一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特色之路。但是不少地方还存在对文旅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具体举措
(一)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管理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足的状况;同时鼓励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多渠道投入,加快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设施配置上,要积极整合现有的文化设施资源,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考虑群众兴趣与需求,配置合适设施;在设施管理上,要做好维护,及时更新,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群众学用科学文化、丰富业余生活的工具载体。
(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和活动形式创新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抓住传统文化节日等关键事件和关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和比赛,扩大群众参与面,使文化队伍在活动中得到历练和提升。建立健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大“引才”“引财”“引智”工作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发挥乡土能人中文化热心人作用,鼓励他们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造更多原创文化作品、精品,推进基层本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三)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扶持力度
充分挖掘我省各种基层文化资源,一方面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开发力度,走出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加强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手工艺品等的传承和保护,以“非遗”传承基地为平台,推动文化产品市场化、产业化,使基层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