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创新经济报告2021》预计至2024年,潮流玩具规模将达到764亿元。广东是全国重要玩具制造产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广东拥有动漫企业超20万家,玩具制造商超80万家。其中,东莞做为全国制造业名城,拥有原创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包装装潢等全产业链条,据中国玩具协会统计,全球动漫衍生品25%在东莞生产,中国近85%的潮玩产自东莞。2023年7月,东莞获评全国唯一“中国潮玩之都”称号。以潮玩为抓手,大力发展以东莞为核心的广东的潮玩产业集群,构建粤文化新质生产力,推进广东文化与经济高水平发展和促进广东省文化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关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制约潮玩产业形成集聚效应。省内创建高质量动漫文化氛围不浓厚,缺乏高质量潮玩产业交流平台,各城市之间的潮玩产业前沿信息、原创设计和商贸交易等方面互动不足,产业信息对接受限,造成设计环节和生产环节难以高效协同。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对潮玩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价值链偏低端,从传统制造向全链化升级难度大。广东潮玩产业基本以代工生产为主,原创设计较少,产业链处于低附加值环节。2022年,东莞涉及潮玩生产的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只有166.57亿元,对广东GDP贡献度不高。随着用工、土地、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传统玩具制造业的利润空间面临压缩的风险。另外,潮玩产业链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潮玩企业和品牌,原创潮玩品牌孵化时间链长、成本高,换代快,原创设计向原创品牌转型技术难度和风险压力都较大。
(三)潮玩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力度和层次不够。潮玩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而广东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对较弱,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和创意元素。这导致广东地区的潮玩产品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价值,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优势。另外,潮玩产业与文学、戏剧影视、动漫游戏及体育跨界合作不够深入,本土消费人群对艺术品的溢价缺乏足够认同,潮玩价值链有待进一步延伸。
(四)亟需更高层次的潮玩产业人才发展业态。潮玩产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目前所有企业都迫切需要复合型的创意与审美设计人才提供设计端保证,行业内缺少国内潮玩顶级设计师团队在广东扎根成立工作室;广东也未有效建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同层次潮玩人才培养体系;在生产技术与销售领域的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潮玩产业做大做强。
二、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潮玩产业集聚水平。统筹规划好潮玩产业的发展局面,打造以东莞潮玩产业为基础的业态集聚格局,推动大湾区动漫产业合作、创意设计、人文交流等,促进产业集聚。以当前东莞“潮玩中心”创新平台为基础,外延打造“原创品牌+设计生产+销售” 高质量潮玩产业交流平台,提供潮玩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促进交易等服务。支持广东玩具和潮玩产业制定自律标准和品质标准,构建潮玩标准体系,保障潮玩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著作权、商标、外观设计专利、防止抄袭和假冒以及建立维权机制等着手,加强潮玩原创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强化原创潮玩品牌培育创新,拓宽潮玩文化消费的维度。引导企业通过品牌赋能,壮大原创品牌设计的规模,利用新兴媒体、大流量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开展原创品牌营销推广,支持潮玩企业聘请流量网红参与宣传、营销的市场思路。同时,坚持以展促产、展产联合,利用好广州和深圳的展会经济平台资源为潮玩产业赋能,扩大落户东莞的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的影响力,支持潮玩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三)促进潮玩产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强化文化层面引导,比如出台文旅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时,注重支持相对应的潮玩产品开发。推出具有粤传统文化元素的系列创意产品,让设计和制造相融合,促进创意设计成果实现市场价值。打造非遗潮玩品牌,开发非遗潮玩文创商品,再通过文学作品、影视戏剧、动漫游戏和体育文化跨界融合与布局产业生态。
(四)擦亮"中国潮玩之都″城市名片,深化人才培养和集聚。潮玩艺术家和原创品牌设计师是发展潮玩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一方面统筹广深两地的原创设计企业和人才资源为东莞潮玩制造产业提供强大的内容生产和运营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前沿创意设计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专业人才来大湾区就业、创业,为潮玩产业发展形成人才集聚和智慧赋能,打造中国潮玩之都变成世界级的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