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整合协同,汇聚侨资侨智侨力助力“五外联动”的提案

2024-01-23 17:52:1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是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推进“五外联动”稳中提质和互联互动的总体要求、具体举措、任务分工。我省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归侨约10万人,侨眷约3000万人,是连接广东与世界、推动“五外联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汇聚侨力助力“五外联动”工作具备较好的先天优势。

  一、存在问题

  (一)“五外联动”工作整合协同有待加强

  “五外联动”涉及诸多部门,虽依托《意见》建立了工作机制,但统筹协调全省各部门各地市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增强。国际国内资源整合、相互赋能和合作不足,地市间存在重复招商招才、抢商抢才等问题,尚未能在国家整体大局之下形成长效推进我省“五外联动”系统性合力。

  (二)对华人华侨助力“五外联动”作用挖掘不足

  如何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是当前新命题,社会各界对“五外联动”政策知晓度不高,对侨务工作了解也比较局限,《意见》重点任务分工表只有第20项“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涉及到侨务部门。尚没有统一的涉侨政策推介对接平台,对如何汇聚侨力助力“五外联动”未有通盘考虑。

  (三)华侨华人的实力影响力传承力有待提高

  新时代侨务工作正面临很多新挑战,华侨华人的处境和需求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亟需进一步完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我省有影响力的侨资大企业和品牌企业不多,侨资龙头、链主、生产性服务平台企业有待增强。“五外联动”工作需要大量涉外涉侨金融、法律、会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机构及服务,我省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涉外业务支撑能力需要加强。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将侨资侨智侨力纳入“五外联动”整体工作中去部署推进

  一是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商务部门牵头、多部门定期沟通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研判,协调解决“五外联动”推进中跨部门、跨地市的困难与问题。二是进一步明确侨务部门在“五外联动”中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重点发挥华侨华人在“五外联动”中凝聚人心、桥梁纽带和引资引智的作用,更加全面、科学地将侨资侨智侨力纳入“五外联动”工作部署。三是进一步打造吸引华侨华人来粤投资兴业的良好营商环境,探索便利华侨华人出入境试点、华侨华人投融资和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扶持打造“五外联动”中的涉侨品牌项目和企业,发挥头雁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华侨华人参与“五外联动”。

  (二)推进多措并举,加强“五外联动”政策宣贯与资源对接

  一是侨务与商务部门要建立日常沟通会商机制,共同编制“五外联动”和侨务工作的政策包、资源包、案例集等,成立专家导师团,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论坛研讨等,结合华人华侨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宣贯解读。二是本着互利共赢、共促发展原则,继续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和海外华媒等,加强与对华友好国家、友好城市的外媒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整合我省侨务、外事、经贸、文化等海外工作平台,讲好“五外联动”故事。三是充分运用好中国侨商投资大会、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侨务盛会、侨梦苑、南粤侨创基地、海内外侨商协会等现有侨务工作平台、渠道和资源,加大对“五外联动”项目的资源对接和落地服务。

  (三)加强服务保障,为汇聚侨资侨智侨力助力“五外联动”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一是完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为侨服务纳入广东省公共服务规划,推动数字化为侨政务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涉侨身份认证、出入境、投融资、创新创业、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住房保险、养老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咨询等一体式便利服务。二是以侨为桥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外交优势,重点做好中外青少年和华裔新生代的交往交流。制定对外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工作操作指南,引导广东企业在“走出去”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互相促进发展。三是打造侨乡城市集群,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区域合作等协同发力,进一步涵养我省侨乡文化,实现侨乡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扶持培育涉侨龙头、链主、生产性服务平台企业和产业园区,打造侨商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集聚区。四是提升涉外涉侨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涉外涉港澳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扶持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提供市场化涉外专业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量身定制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