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粤港青年交流,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提案

2024-01-23 16:55: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刘晋嵩

  内容: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可以看到国家对香港青年的重视,体现香港青年工作的重要性。

  本人担任香港新家园协会副会长,十分关注香港青年工作,对加强粤港青年交流有更多的思考,对未来粤港合作推动两地青年交流有如下建议:

  一、通过香港及内地平台之间的合作,持续推进及完善粤港两地青年交流工作

  新家园协会是一间致力于服务新来港人士、少数族裔人士及其他弱势社群的慈善机构,主要有社会服务、青年交流及慈善扶贫三大板块的工作,现有会员超过22万人,发挥着凝聚爱国爱港力量、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促进香港居民更好融合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不断凝聚青年新力量,通过交流让他们对国家历史、文化、发展加深认识,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鼓励他们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结合。

  1、香港新家园协会、中联办、省政协及内地相关部门,共同组织香港青年到内地进行交流学习,重点加强交流回港后的跟踪评估工作,要组织一系列的跟进活动,包括交流心得讨论、交流效果评估问卷、改进建议等,对交流活动做到“有头有尾”,并对相关信息完成收集反馈。

  2、香港是个多元文化、多种族人群的聚居地,不少少数族裔青年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第二、三代居民或者从小随家人移居至香港,早已扎根在香港,此类少数族裔青年亦是香港青年的少数关键且重要部分,组织香港少数族裔青年内地交流团,认识内地的飞速发展,重点培育香港少数族裔的互联网人才,可沿着“一带一路”主线,弘扬中华文化。

  3、通过交流活动的组织、交流结果的评估,凝聚一批愿意到粤发展的青年,特别是金融、航运、贸易、信息、科技等方面的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协助。加强粤港不同行业青年专业人才的互动交流,扩大两地专业服务互补优势,推动两地联合培养高端专业人才。

  二、优化交流活动的形式,开拓多元交流体验方式

  当前交流活动在形式上主要是参观,多是浅层的体验,例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科创中心等,属于比较浅层面的认识,需要加强深度体验,加深交流的效果。

  1、参与式的体验,选择中华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节日,组织香港青年参与其中,例如:体验端午文化,可以组织香港青年,直接参与端午节的各种文化习俗,包括:扒龙船、食龙船饭等。通过探索历史、体验文化,让他们了解个人发展机遇与国家的繁荣稳定一脉相连、密不可分,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家国情怀,并将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回港后进行分享。

  2、交流与实习并行体验,广东制造业强大,建议组织香港青年到访广东大型制造业企业,参观先进制造流程,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讲解,通过奋斗历程分享成长经验,参观党建工作室,参与党组织讨论,在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对于有表现优异的交流青年,给予就业前的实习机会。

  三、为粤港青年深度融入大湾区提供专业支援与服务

  1、利用香港新家园协会在香港的多个服务点,一方面为考虑到大湾区发展的港人提供导向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为已在粤生活的港人在港家人提供服务,免除后顾之忧。利用同心圆网站、12355热线、大湾区青年家园实体阵地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充分做好、做实各地青年组织的协调与维系工作,促进三地青年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推动社会共融,为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

  2、依托香港与内地平台,整合两地不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法律服务等资源优势,为有志在大湾区寻求发展机会的港澳青年提供支援,包括提供转介、信息咨询、生涯规划、社会融入、公益志愿等适切服务。通过个案、小组、分享会、专题讲座、课程、专题活动、团体支持、公益志愿、网络信息等具体服务形式,协助他们解决升学、就业、创新、创业和融入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