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力度引入、培养乡村产业规划和经营管理、职业化人才的提案

2024-01-23 16:5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周世明

  内容:

  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是产业振兴,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机械智能化和企业化、职业化。这些,都离不开三种人才,一是乡村产业规划的综合性人才,二是产业经营管理性人才,三是大量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职业化农民。

  我省第一产业虽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小,但仍然关涉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区域均衡发展和大众民生重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乡村振兴事业取得长足进展。总结我省和其他先进省份的经验,凡是乡村振兴搞得好的地方,大多都是产业规划适宜,产业经营管理成功,大量职业化农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所以,产业规划、产业经营管理和职业化农民是其中的核心生产力,是乡村振兴必须依赖的主体力量。乡村产业规划类人才是指深刻理解乡村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和要求,能够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条件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推动规划付诸实施;乡村产业经营管理类人才是指熟悉乡村经济特点,能够正确理解乡村产业规划,并能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或控股企业组织从事经营管理等工作;职业化农民是指具有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从业者。三种人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当前,一方面城镇青年群体就业形势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广大乡村又急切需要上述青年人才,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科学规划产业生态、发挥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建议:

  一、我省经济类及涉农高校全面启动“乡村产业规划和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一是优化乡村振兴涉农专业设置。开发相应课程,制定配套教材和在线教学资源,组织相关师资培训,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二是组织在校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按照直播助农、乡村文创、非遗推广、文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IP设计、特色农业培育、古村落改造等内容,组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先锋队走进乡村开展社会实践。三是开展集体实践活动。安排大学生乡村CEO项目队伍深入农村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技能训练,提升自身产业规划策划、经营管理和组织等能力。四是进行全周期陪伴式培养。聘请优秀村干部、农业企业家等领域专家能手作为校外导师,发挥他们在农业农村一线的实践经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周期全过程指导。

  二、示范先行,采取多种手段招贤纳士。一是选择条件成熟的乡村,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并引进善于经营管理且具备一定农业专业知识的人才组织实施,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充分总结经验基础上,用鲜活样板,让更多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青年才俊加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二是以项目招人。先确定乡村产业规划项目,以此吸引相关青年企业家、优秀经营管理者加入,在推动产业实践中集聚更多经营人才。三是通过引入企业家和资金,让企业家带动职业农民,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经济,同时培养大量现代农业产业实用性人才。

  三、把培训培养职业农民列入乡村振兴实施计划中。要把乡村振兴产业做好,管理干部和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只有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才能真正推动农业迈向现代化。一要根据我省管理干部和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培训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为鼓励涉农单位、职业农民积极参与培训,予以相应的奖补政策;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成果评价标准体系,根据管理干部和不同类型的职业农民都有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今后凡是现代农业从业者都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从此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三是不定期组织农业职业从业者技能大赛,鼓励城乡青年加入农业产业大军,成为未来农业的开创者。

  四、集聚资源推动青年农村创业项目落地。为有志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支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向农业经理人发展,发挥头雁效应。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探索设计青年人才乡村创业专项扶持金融产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孵化培育,帮扶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落户转化;组建青年创业导师队伍,结对指导青年创业项目。二是联动支持。密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校友会等多方协作,联动支持青年创业项目落地。三是细化服务保障。开放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和实验教学平台,开展乡村创业竞赛,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四是建立服务驿站,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青年乡村创业提供项目申报、需求对接、法律咨询等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