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周世明
内容:
一、案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厚植乡村产业发展的绿色底色,以绿色发展建设乡村生态文明。所谓生态产品价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及其价值的总和,比如生态功能产品提供给人的适宜居住环境、洁净饮用水、新鲜空气、精神愉悦的观赏对象等等。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在于支撑人类生命系统,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我省多年来在绿色发展上做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上还存在认识不充分、法治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区域生态价值实现不均衡等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二、 建议
(一)认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义。生态产品价值的生态物质功能、生态调节功能、生态文化功能整体支撑着人类的生命系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义在于以人的生命的圆满存在和永续发展为终极价值和唯一目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就是从维护人的宝贵生命这一核心要义提出来的绿色发展理念。全社会都应该从这个思想高度上去充分认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大意义,一是党委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谋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和为民办实事工作举措时,一定要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实施和行政措施中。二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的意义,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维护绿色生态系统,推动社会个体在“自然之物”向“生态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规。建议制定《广东省生态产品条例》,从法规层面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出规定,一是总的指导原则应该是,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要让“生产者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以具体条文对三方的义务、责任、权益作出明确规定。二是法规要践行“两山”思想,乡村是“生态高地”,农民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在法理上应成为生态价值的受益者。三是要明确规定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人在保护生态系统推进生态价值实现的工作业绩上进行监督和考核。
(三)强化政府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措施。一是政府以政策导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对生态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的确定与使用;对生态补偿、生态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碳汇银行(又称“两山银行”)运转的政策强化与完善;对生态产品地理标识、绿色种植模式的保护与推广等等,都须要政府从政策上明确规定和指导。二是政府以行政措施对生态环境系统采取强制性的保护措施以提高绿色环境质量;针对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均衡状态,采取行政措施,以区域间生态绿色价值互补方式推进区域均衡化发展,确保粤东西北地区绿色资源权益增值,以此提升粤东西北地区与大湾区一道共同富裕。三是以普惠金融扶持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全力扶持乡村具有特色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的核心要素是绿色。一是围绕绿色要素建立市场化机制,由此引导民间资本下乡投资生态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二是以生态产品价值确立农民的股权,激发农民从事生态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与大湾区之间的生态资源互补交易,构建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机制。粤东西北地区有很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建议制定和发挥好我省有关“碳汇交易”的政策和给予适当补贴。
(五)以科学技术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态产品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链进行监测和管理,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对生态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对生态产品的生产环境如土壤、大气、水质等进行监测。二是在产品的生产、监管、检测、标识、认证、储运、销售、追溯等各个环节将绿色价值按所制定的标准进行数据化处理,实现生态产品全流程的数字技术应用,这样不但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而且有利于建立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和绿色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六)培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主动调整适应乡村产业振兴的学科专业,培养具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专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二是政府生态环境、工业信息、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应下乡去培训农业生态产品的技术人才。三是县镇级党委政府要注重造就本地的生态产业高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