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拓展体育设施新空间,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产业的提案

2024-01-23 15:18:0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王九莉

  内容: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多次提到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求“健康体育设施要配足适用,让广大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目前,我省体育设施规模总量虽居全国前列,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容乐观,拓展体育设施新空间成为新发展阶段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重要路径。在当前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水上运动产业成为实现体育设施总量扩容的有效方式。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动以生态健康为特色的水上运动等相关产业发展”。2016年,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从加强运动设施建设、提升产业能级、引导水上运动消费等方面提出激发水上运动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潜力与活力的任务目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围绕可利用的水域等自然资源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目录。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2022年,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增加水上运动设施供给”,“建设以国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为焦点、以绿水青山系列赛事为支点、以江河湖库海为发力点的三点式产业集聚区”。

  二、现状

  (一)我省体育场地设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相适应当前,我省体育场地设施规模总量在全国前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2.68平方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相适应,与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定位不相匹配。和江苏、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落后趋势,距离《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到2035年人均2.9平方米的目标仍有增量要求。至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估算达1.3亿,按照人均2.9平方米测算体育场地总规模4.22亿平方米,需新增0.83亿平方米,总量扩容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土地资源匮乏成为制约体育场地设施扩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资源约束条件,用地问题是制约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土地资源紧张直接导致场地设施用地难的现状。省、市、县(市、区)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存在较大短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构性问题突出,新兴体育项目场地设施和户外运动场地不足。

  三、建议

  (一)建设水上运动设施,打造水上运动新空间

  我省水资源丰富,以帆船、赛艇、皮划艇、龙舟等项目为引领,合理利用公园水域、江河、湖泊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水上运动设施,开发大众服务市场,推动水上运动设施及水面、水下空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认定,纳入统计调查范畴。激发公共船艇码头活力,推行公共船艇码头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将办赛需求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

  (二)探索水上运动产业开发,稳妥培育绿色体育水经济新业态

  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在确保遵守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深入开展水上运动中心、水上基地试点工作,优先向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倾斜,组织开展文体赛事活动,延伸水上运动上下游产业链,稳妥培育绿色体育水经济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