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粤东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提案

2025-01-14 22:34: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陈树思

  内容:

  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如《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并取得一定成效。粤东地区作为广东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于推动粤东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乃至建设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一 存在问题

  1.教师数量与结构:一是粤东地区存在城乡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城市学校教师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如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短缺,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部分区、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教师质量与培养:一是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普遍偏低,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的学历比例亟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公费定向培养政策为粤东地区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师范生,但培养数量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有待提高,部分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3.教师待遇与福利:一是近年来粤东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有所提升,但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大原因;二是粤东三市之间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同一城市不同县区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存在较大差距。

  二 有关建议

  1.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保障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针对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区可以由省级财政单列教育扶持资金,确保教师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加大公费定向培养力度。广东省实施了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政策,为粤东地区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教师,缓解了部分地区教师短缺的问题,但仍需加大公费定向培养力度和精准度,针对亟需的学科、亟需的区域定向培养。

  3.加大对口帮扶的力度和精准度。尽管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已实施几年,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帮扶单位主动性不强、被帮扶单位积极性不高、帮扶资金不足、帮扶机制不够完善等。一是应着重解决结对方式、帮扶任务、考核方式等问题以及确保帮扶的可持续性;二是可借鉴优质省市学校帮扶西部地区的做法,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线上课堂实现远程教学和同步教学。

  4.改进和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使“三种人”实现有机融合,真正做到职前职后一体化。“三种人”是指: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校师范生)、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和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大学教师,正是这三种人相互脱节,即大学老师不了解中小学课改教改现状,师范生毕业后不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职的中小学老师对于现代发展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模式动态没有很好的掌握,才导致了目前的教师培训存在大量的问题,如前述:教师培训实效性有待提高,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要改进和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使“三种人”实现有机融合,真正做到职前职后一体化。

  进一步加强粤东地区基础教育建设,是提升全省教育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日,省委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意见》,其中谈到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推动粤东地区乃至全省基础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