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粤港澳三地协同联动,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提案

2025-01-14 22:35:32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郑志雯

  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项目、示范区。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体验。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珠江三角洲山水秀美,香港联通世界,澳门拥有西洋遗风。广东与港澳密切协作,通过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等系列活动,吸引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到大湾区打卡,深度体验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将大湾区旅游业也从单一的景区观光向休闲度假、文化感悟、科技体验等多维度拓展。

  本质上来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不是三地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实现整个大湾区资源的流动和多方参与,以“相互支持、互相沟通”的精神,不断提升交通互联度、便利性,提高旅游产品融合度,进而实现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断汇聚。为此,建议粤港澳三地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助力赋能。

  (一)建立高层级沟通机制

  建议大湾区三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成立沟通机制,研究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更好协调区域内关键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明确主要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向,共同做大区域市场,实现三地旅游业彼此双向互促、良性互动。引导三地文化旅游业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促进大湾区行业沟通交流,集众智、汇众力。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协作体的作用,建立信息联通机制,更好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大湾区旅游健康发展。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优化完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联通珠江口两岸的功能,推动高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元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满足游客出行需求。进一步落实特区政府与国家旅游局签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合作协议》提到的“推动内地与香港邮轮旅游合作发展,支持区域邮轮母港之间的互惠及协调,加强邮轮旅游线路开发、宣传推广和人才培训等合作”,推动三地更多邮轮往来。增加广东与港澳飞机航线,方便内地市民与港澳双向旅游。研究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大湾区实施“一周一行”的城市范围,便利更多自由行和商务旅客访客,带动本地消费。

  (三)深化文旅融合形成大湾区特色品牌

  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成旅游互通、文化联动、产品服务共享的态势,在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创新滨海旅游业态等层面深化区域合作。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旅游品牌,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岭南文化节、岭南美食节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的运作,探讨如何推动政策对接、营运管理规则对接,打造一批具有湾区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和线路,开发更多“一程多站”旅游产品,让外地游客畅行粤港澳三地。

  (四)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国际知名度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美誉度、向往度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举办国际性旅游展会和活动,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投资者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旅客客源,提升相关旅游配套资源,打造对旅客友善的环境,提高接待不同文化背景旅客的能力。畅通各类支付渠道,从供给端、需求端协同推进,进一步推动支付适老化和国际化安排,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支付工具互联互通,持续提升重点场景外卡受理、ATM外卡取现覆盖率,让境外来华人员移动支付通道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