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郑志雯
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创造与提升文化资源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粤港澳大湾区黄金珠宝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因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四大湾区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
广东作为黄金珠宝大省,产业链完善、加工工艺先进、交易市场繁荣,全省规模以上珠宝产业集聚区达11个,占据全国珠宝特色产业基地的1/2。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珠宝生产、设计、出口主要基地和全球珠宝产业聚集地。
香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珠宝首饰原材料集中及分散地,是全球最大的珍珠和翡翠出口地区。2023年,以价值计,贵重珠宝占香港整体珠宝出口93%。目前,香港珠宝业共有3200个相关机构单位及11400名雇员。
澳门自2019年10月起适用《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后,毛坯钻石可合法进口,并在澳门开展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推动当地珠宝产业快速发展。
一、背景介绍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促进湾区居民“心联通”。黄金珠宝行业亦成为三地融合发展的受益者,产业聚集效应日益突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人才交流互动日趋加强,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链助力赋能。
宏观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有无可匹敌的黄金珠宝全能产业链,也有世界前沿的设计和创作水平。当前,粤港澳三地加强城市间优势互补,实现外联内通,向世界推广湾区珠宝潮流文化,提升自身黄金珠宝产业的价值和体量。
二、存在问题
(一)黄金珠宝标准有待互认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在湾区内部,珠宝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互认的行业发展标准,不利于提升业界营商信誉成果、促进黄金珠宝产业“联通、融通、贯通”。目前,香港的认证标准获得世界得高度认可, 其中包括香港珠宝首饰业商会推出的“优质足金标志”计划、“天然翡翠标志”计划、“珠宝信誉店”标签计划等,都能为大湾区制定统一标准提供借鉴。
(二)要素顺畅流动有待加强
香港在黄金产品流通交易方面优势明显,广东在足金首饰设计制作方面全球领先。但两地内联外通受限,香港黄金珠宝产品进入内地有税收等限制,无法体现成本优势;广东相关产品通关进入香港也有政策壁垒,比如内地珠宝企业进入香港参加展会等活动难以携带产品。
另一方面,人才优势互补状况也未如理想。
三、对策建议
建议广东联合香港、澳门两地,加快推进黄金珠宝行业标准互认,顺畅要素流通,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现代黄金珠宝首饰创意创作中心,向世界推广中国珠宝文化,扩大珠宝文化影响力。
(一)加快行业标准互认,建设统一大市场
粤港澳三地相关政府部门牵头,以行业协会为主体,按“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国际接轨、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黄金珠宝行业标准编制,形成一套全面、清晰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珠宝行业生产规范、营商指引和消费者保障体系,构建行业规范经营公平竞争体系,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香港“优质足金标志”计划、“天然翡翠标志”计划、“珠宝信誉店”标签计划等认证标准,将其推广扩展到大湾区其他城市,提升区域整体行业竞争力。
(二)加强人才培育,建设一体化产学研平台
搭建“互联、互通、互融、互利”的合作资源网络,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黄金珠宝行业人才互动整合机制。通过设立黄金珠宝人才培养基金,资助有潜质的珠宝人才双向交流。通过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珠宝行业培训服务平台,培养产业工匠。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育和集聚湾区内珠宝行业人才,推动人才向企业流动。三地的职业学校可以参考香港职业训练局与内地院校合作经验,将职校学生交换学习制度化,加强人才培养的交流互动吸引更多年青人加入,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三)成立行业智库,研判行业发展趋势
由行业专业机构牵头,在大湾区成立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研究院,打造行业高端智库,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学术机构合作,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行业发展战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黄金珠宝行业发展顶层设计。
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机构紧密合作,链接各方资源,听取行业意见,共同研究政策制定。鼓励业内企业、机构参与,建设创意创作基地、培训中心等机构,增强市场主体积极性。
(四)发挥香港桥梁作用,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
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指导,在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发挥香港拥有全球最重要珠宝展的优势,研究政策松绑措施,简化广东企业参展手续,降低或减参展押金,畅通广东赴港参展通道,更好发挥香港桥梁作用,加强内地黄金珠宝行业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打造国际性年度盛事及推广场景,并与世界知名艺术家及潮流达人等合作,吸引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关注和参与,将湾区创意创作文化带到海外,加强中国的产业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