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郑志雯
内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是通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深层合作,以实现教育的实践性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校企合作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校企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截至2024年3月,广东已成立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7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州、深圳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家企业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入选数全国第二;培育建设12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然而,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度还有待加强,仍有产教融合“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问题,企业对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应多措并举,加快形成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模式,使之与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相契合。
一、问题分析
(一)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有完善的空间
虽然广东在推动新型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制定不少政策文件,但对企业和学校权责利的规定仍相对模糊,产教融合处于较松散的状态。学校和企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供需信息对接机制,学校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发展格局契合度不够,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紧密。
(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能仍有不足
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无疑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这也造成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比如企业在经费投入上较为谨慎、人员投入意愿不强、制订合作计划时不够系统全面,不少未将校企合作纳入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政府出台的鼓励支持政策还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能不足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固化产教融合政策保障
要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做深做实,好的体制设计十分重要。广东应继续优化政策供给,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的广东路径。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制定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主动协调企业与地方院校,指导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优化制定合作、引才、纳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加大力度培育建设省级教融合型企业
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认定标准,从央企、地方国企、实力突出的民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打造相关行业领域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重点培育省、市两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三)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和培养内容
出台政策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联合培养人才,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通过企业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试点方式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加强金融、财政和信用政策扶持力度
将优质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范围,安排专项债券支持职业教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照一定投资额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在上市融资、政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评优表彰、政务事项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