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王福亮
内容:
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实现区域生态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也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自2022年以来,广东的肇庆、韶关、梅州、清远、江门等地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在不断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发现国家储备林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自上而下解决。
一、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意义
(一)能有效维护国家木材安全
我国木材生产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木材自主供给能力弱,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加上消费刚性增长、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进口贸易受限等综合因素,木材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用不到世界3%的森林蓄积量,支撑着占全球23%的人口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森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林资源的不足和木材供给的约束,将直接影响生态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储备林能根据我国需求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优质大径级用材林,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国家储备林基地,为木材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二)能促进生态和社会价值双提升
国家储备林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集约经营、多元投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长期储备的可升值,短期经营的可变现,实现了国家得绿、百姓得利相统一。国家储备林建设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不仅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等生态效益,而且能够增加木材产量,带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探索肇庆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通过储备林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推动乡村绿化美化,能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林业建设实现稳定脱贫。
二、广东国储林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主体没有财政补贴
国家储备林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资金占用较多,补贴在实施主体的经营中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纵观除广东其他地区外,国储林项目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能得到重点照顾,每年获得政府的财政贴息支持(高达贷款额的3%)。另外,三地在森林经营培育和造林工程上,也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财政上的补贴支持,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碳汇未与广东国家储备林建设结合
林业碳汇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围绕服务对接国家和省的“双碳”重大战略目标,加快研究制定广东省林业碳中和行动方案,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林业碳汇市场。根据造林碳汇方法学适用范围定义第一条“项目土地在项目开始前至少三年为不符合森林定义的规划造林地”,即造林时间点三年前须是规划造林地,以此标准衡量,广东绝大多数国家储备林基地难以满足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
三、建议
(一)优先安排补贴资金
建议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统筹安排中央财政的政策性贷款贴息,给与广东国家储备林建设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大径材、水源涵养、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
(二)扩大造林碳汇方法学
国家储备林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能提升生态系统碳增量。碳汇开发交易可以让林木林地有新的经济效益,具备“额外性”。建议进一步扩大方法学范围,考虑广东国家储备林的实际情况,将其纳入在内,增加广东各实施主体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