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焕新广州“千年花城”,塑造国际城市品牌形象的提案

2025-01-14 22:36:52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陈平

  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广东省委紧扣“绿美广东”关键词,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引领高水平发展。2024年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目标愿景。广州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正迎来重塑“千年花城”品牌的关键时刻。

  一、建立“千年花城”品牌形象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一)花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传承亟待强化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港,岭南文化发源地,2200多年历史孕育了独特的花文化。西汉南越王宫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陆贾《南越行纪》记载花城记忆;唐宋明清时期,花卉种植、贸易繁荣,城门花市闻名遐迩。全球化浪潮下,城市品牌成竞争力关键。“千年花城”品牌不仅能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传承花卉文化,而且可以增强市民文化自信,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吸引游客,促进产业,为经济注入活力。同时,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展示开放包容、创新发展形象,推动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环保和谐共生。

  (二)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品牌塑造存在困难

  广州花卉及园艺方面的建设,建国以来从未间断过,尤其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持之以恒的重力推动下,在中国各城市中是成绩斐然的。广州花卉产业规模庞大,2022年种植面积35.22万亩,产值74.55亿元,形成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流通格局。其中从化花卉产业园成为广州市目前唯一通过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花卉产业经营粗放,展贸空间缺乏吸引力;花卉文化呈现方式单一;土地利用、政策支持瓶颈制约转型升级;网购冲击下,传统批发市场、零售业受挫。加之由于城市发展中制造业、旅游业、娱乐业,特别是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较多地关注“食在广州”“购物在广州”等领域的品牌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文化与历史的原有魅力。

  (三)文化呈现仍显不足,推广方式亟待升级

  花卉展销园区多为临时建筑,景观环境档次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美感和高质量管理,影响产业的整体效率和形象,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网购的兴起对传统花卉批发市场和零售业造成冲击。花卉文化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政府举办的花事活动形式雷同,缺乏世界级的花园和花景;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对花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未能形成体系化的花卉产业布局。市民对花艺和园林造景的参与度低,花卉市场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游客少导致市场逐步萎缩。广州花城品牌缺乏整体策划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花卉批发市场缺乏与国际都市媲美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衍生品,未能形成完整的花卉文化产业链条。

  二、借鉴国内外经验,精准发力

  (一)国内案例

  昆明:以产业促品牌,以特色项目强化花城意象,组建“云花集团”,建设斗南·花花世界,七彩云南·花之城等,形成“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花事品牌,提升“花城”品牌知名度;深圳点面结合,规模化营造花园城市,打造千园之城、花漾街区,举办国际花事活动;成都保护传承市花芙蓉,建设天府芙蓉园,举办花卉展览、文化节,推动产业发展。

  (二)国际案例

  荷兰完善花卉供应链,重视新产品研发,拥有全球最大花卉拍卖市场,政府提供税收优惠等支持,通过国际展会推广技术;英国全民参与切尔西花展,皇室带头,民众自发美化环境,使花展成为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美学品味。

  三、加强品牌塑造与国际传播

  (一)推进城市绿化空间体系建设

  建设体系化城市绿化空间,打造全域公园体系,串联山海绿廊网络;建设“1+3+N”国家植物园体系,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植物;推动珠江世界级滨水区、广州中央绿带建设,强化城市生态意向。

  (二)拓展花卉创意创新产业,持续开展系列活动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花卉科研项目,延伸精深加工、食药用等产品开发,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企业、社区、家庭、街区开展花卉美化活动,举办“最美花艺街区”等推广活动,增强市民参与度,提升民众审美能力,唤起对“千年花城”认知与热爱。

  (三)利用公园“加”资源,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培养游客审美能力

  以“公园加美育”“公园加运动”“公园加科教”等方式,举办自然教育、户外活动、科普展览等,提升市民自然知识与生态意识;融合旅游、文创业态,策划文化活动,推广夜间美学经济,让市民养成与自然相伴的生活习惯。

  (四)提前预热“绿美全运”,打造辖区“专属色彩”

  结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用不同色彩体系装点海、陆、空枢纽节点,面向全国征集运动场馆“花名”,让全运会成为广州“千年花城”品牌传播契机;为天河、白云、海珠、粤绣等十一辖区定制“专属色彩”,用“专属花卉”命名各区,让“千年花城”形象深入人心。

  (五)以大湾区包容之态携手世界,倾力打造国际品牌

  吸引全球专业人士参与品牌打造,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拓展与国际花卉组织合作,申办大型花卉展览;提升本地花事活动规模与影响力,制作赏花地图、宣传片,利用多平台宣传,构建品牌文化矩阵,让“花城”成为引人入胜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