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0%。在能耗总量控制的背景下,精准优化能耗管控体系,逐步淘汰落后产业,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化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预留更多发展空间,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从能耗大户的情况来看,全省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10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共1120家,占全部重点用能单位比重达58.57%,主要仍集中在传统工业,占大于10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比重达55%,公共能源服务、先进制造业、都市消费工业分别占16%、13%和10%。传统工业、公共能源服务等2个领域,在生产绿色转型升级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大于10000吨标准煤的高校单位共有4家,虽然在全行业占比较低,但从高校行业规模数量远低于其他行业的角度来看,高校的节能降碳也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存在问题
一是传统工业挤占了较多的能耗指标。传统工业挤占了大量的能耗指标,而高附加值、能耗较低的先进制造业以及具有算力支撑、数据赋能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从结构上来看明显数量不足。这从侧面说明了我省工业体系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尤其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耗占比过低,说明我省在规模算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面的布局建设不足,对于人工智能训练、技术跃迁无法形成核心支撑。
二是部分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力度不足。公共能源服务是仅次于工业的能耗大户,亟需通过支持和引导该领域的基础研发创新推动技术变革,有效降低能耗水平。商贸业、交通运输业、高校、医院等人流量密集行业,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持续推进节能降碳。
三是能耗管控在开源思维方面存在不足。目前广东省虽然已通过能耗双控制度、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等多种“节流”举措,实现能耗有效管控。但在“开源”方面,仍存在较大空白,在能耗总量控制、存量用能单位短期内无法大幅降低能耗的情况下,导致部分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面临能耗指标不足的困境。
二、对策建议
一是逐步淘汰落后工业产能。一方面,以火电、石化化工、钢铁、金属、机械、石材、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在重点单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监测点,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单位探索列入行业黑名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同时,出台专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和引导传统工业、公共能源服务等领域重点能耗单位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另一方面,对不属于国民战略性支柱产业,明显不符合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要有序推进产业淘汰工作,压缩产业规模。
二是加快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出台专项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补助、绿色改造基金等资金引导渠道,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能源监测调度、综合能源供应改造、节能设备大规模替代更新等多种手段,加快推动大型商场、轨道交通、医院、高校等人流量密集场所节能降碳。大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推广采用绿色建材,加大智能建造发展的用地支持,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将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纳入绿色债券支持范围。积极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支持甲醇燃料、氢燃料和氨燃料等航运可替代燃料研发生产,探索开发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船型,推动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
三是建立能耗指标交易管理制度。研究探索单位用能权交易制度,出台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建立省级用能权交易中心,以市场化交易的方式,推动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重大项目集中,实现能源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一方面,建立能耗综合评价机制,综合能源消耗、产值贡献、发展潜力等维度科学评估形成高能耗落后产能用能权收储清单,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试点出台适度税率的高能耗税,综合运用高能耗税和省级财政资金,对低产值高能耗产能用能权进行收储,并定向支持优质新兴产业项目用能指标,实现产业置换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向国家争取实施能耗指标跨区域交易管理政策,允许发达地区通过用能权交易欠发达地区的能耗指标,既满足发达地区的新质生产力能耗指标需求,也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保障,避免欠发达地区盲目快上低端高能耗产业项目。同时,在发达地区优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后,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将上下游产业链反哺布局欠发达地区。
四是推动能耗指标精准化应用。在实施传统工业能耗压缩、能耗指标交易的情况下,要将腾挪出来的有限能耗指标,聚焦超大规模新型算力中心、大数据中心、第三代互联网、航空航天、合成生物、量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对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支撑、颠覆性创新、附加值高的产业,精准投放能耗指标,加大培育投资力度,实现产业置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