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何青
内容:
破解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难点”,既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挖掘农村促消费扩内需的现实选择,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推进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通知,我省各级政府正积极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农业规模化、集群化、连锁化步伐不断加快,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全省农业农村、商务、交通、民政、邮政管理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农村电商或寄递物流发展,但由于尚未建立围绕促进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融合发展的常态化协调机制,相关部门“各管一条线”,横向沟通、配合动力不足,奖补政策、基础设施等资源整合尚未到位,人力、财力、设施等资源未能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二是寄递物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农村是分散的消费市场和分散的生产者、集聚度不高,特别是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品种多等特点,必须实现乡镇寄递共配中心、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配套必要的冷冻仓储、冷链运输设施,提升寄递物流配送效率。目前我省乡镇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配置率不到20%,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效益不高,同时还未形成稳定的冷链运输、冷冻仓储、冷链配送体系,制约了农村电商规模性发展和突破。
三是电商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目前针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形式单一,实践课程少、跟踪辅导少、内容有限且不成体系,特别是产品策划、运营推广、美工设计、数据分析、客户维护、物流仓储等系统性培训不够,同时由于受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影响,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引进难度大、流失率高,难以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协调引领。《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建议由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牵头抓总,整合发改、商务、交通、民政、邮政管理、供销等部门的力量,在省级层面建立健全促进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以现有政策、现有项目为基础,加快整合政策激励、公共平台、基础设施等设施资源,统筹推进农村电商、寄递物流与农村产业、民生保障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推动电商、快递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生鲜电商等业态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关于加快农村电商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实。可以参考浙江的做法,注重发挥政府公信力、网红吸引力、文化辐射力,按照“政府搭台、网红唱戏、数据跑路、群众致富”的思路,示范和引领农村电商发展。鼓励打造公共品牌直播矩阵,由政府多部门联动发力,由专业运营团队迅速整合优势资源,集中打造出一系列公共直播品牌,用于对文旅、厂企、产品等进行统一运营推广。推动建立网红产品优选库,通过网络销售数据、网络热销产品等多维度,将本土优质特色产品纳入网红产品优选库,供应本土公共直播品牌号、网红达人进行销售,同时引领本土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
三是强化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整合利用县、乡交通场站资源,持续推进县级寄递物流运营中心、乡镇寄递物流共配站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形成以县级运营中心为分拨节点、乡镇共配站为中转、村级综合服务站为支撑的寄递物流服务体系。推广交邮合作、邮快合作、快快合作等经验,鼓励寄递物流主体之间互相借力、自发整合运力、实施共同配送,在保证配送时效的前提下降低配送成本,提升寄递物流行业的规模效益。探索建立本地化的物流体系,参考新零售理念,借鉴快递、外卖等服务模式,组建线下实体零售店和一整套IT系统,农户无论在哪里下单,系统会自动将此订单分配给离农户最近的实体门店,由获得订单的门店完成送货上门,解决传统型电商跨区域物流高成本、高延时等问题。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电商、寄递物流等专题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改变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缺失现状,促进资源对接、规模发展和协同进步。加快培育专业性电商物流服务组织,依托熟悉农业农村、愿意扎根农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专业性电商物流发展带头人,组建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服务组织。加强电商物流实操指导,开展线下线上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网络运营、美工、推广等业务指导培训。加强线上线下新媒体人才培训力度,培育“村红”和“农民带货主播”,培育更多的能够有效提供市场信息的供给者、有效利用市场信息需求的经营者,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有质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