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总书记对总结推广“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我省积极响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然而,调研发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省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部门协同合作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整治工作提供支撑。实施差别化激励,省财政下达资金支持试点地区,激发各地积极性。
(二)系统综合整治
1.规划引领发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如河源市结合整治工作优化规划并形成制度成果。
2.推动产业集聚。挖掘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3.实现良田连片。加强耕地保护,多地区开展农田整治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和连片程度。
4.促进生态优美。围绕生态安全格局,实施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提升“五边”绿化美化品质。
5.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政策体系,印发多项文件,规范整治工作流程,确保项目科学实施。
(三)群策群力推进
1.引导公众参与。发动社会力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如河源市东源县通过 “敲门行动” 宣传,听取乡贤意见,做好群众工作。
2.整合财政资源。各地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3.拓宽融资渠道。省自然资源厅与金融机构合作,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增强社会资本参与信心。
二、问题与挑战
(一)资金压力巨大
整治资金需求大,试点缺乏专项资金,地方财政紧张,资金筹措困难,影响项目推进和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二)土地指标交易遇冷
受房地产市场和政策调整影响,耕地指标需求下降,交易市场不活跃,影响资金回笼和整治工作持续开展。
(三)布局调整受限
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严格,“三区三线” 调整程序复杂,影响整治项目中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制约项目实施。
(四)政策有待完善
现有政策存在空白和模糊地带,影响产业项目落地。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统筹协调
1.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领导小组和专班作用,明确职责,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2.优化考核激励。提升整治工作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实施差别化奖励,建立成效汇合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
3.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实现动态管理和精准决策。
(二)创新资金筹措机制
1.完善激励政策。将整治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2.推广PPP模式。鼓励政企合作,通过多种方式让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3.创新金融支持。发行专项债券,创新金融产品,为整治工作提供长期资金保障。
(三)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与变现
1.推动产业升级。引入新兴产业,建立弹性出让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竞争力。
3.探索生态补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4.推进资产证券化。将土地资产证券化,吸引社会资本,推动整治项目发展。
(四)强化规划引领与落实
1.完善规划编制。推进镇村规划编制试点,总结经验,明确村庄建设边界划定要求,强化县域统筹。
2.加强项目策划。支持编制项目策划方案,细化整治内容,推动连片整治,为实施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五)优化实施方案与项目管理
1.优化项目库。梳理项目库,确保项目质量,推动项目有序实施,实现滚动发展。
2.创新整治模式。根据项目特点探索多样化模式,用好相关政策,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六)强化资金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统筹专项资金,盘活存量资源,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
2.引入金融支持。对接金融机构,组建国企实体,完善投资机制,防范债务风险,争取更多资金。
3.支持国企参与。成立国有土地整治公司,负责整治工作,运营管护耕地,导入产业项目。
(七)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1.健全政策体系。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为整治工作提供顶层设计和路径安排。
2.创新耕地保护。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提高耕地质量。
3.推进土地改革。研究相关政策,解决乡村产业用地问题,引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4.规范权属调整。建立土地权属调整技术体系,保障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