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黄小霞
内容: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以基层为重点,落实预防为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强化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发展社区医院,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当前我省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技术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导致住院率较低,老百姓尤其是边远地区居民的就医难矛盾仍比较突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仍未建立。
1.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盲目跟风建设相似的科室和诊疗项目,导致资源分散且未能形成有效的服务合力。例如,一些相邻的乡镇卫生院可能都配备了同样的基础医疗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或足够的病源,这些设备常常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2.人才匮乏现象仍较为普遍。由于基层地区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不高以及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许多基层卫生院长期缺乏专业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明显不足,居民就医仍不愿选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4.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化运营能力不足。大多数基层机构仅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接种等,而在康复护理、中医特色诊疗、慢性病管理等领域未能形成独特的优势和品牌。
为此建议:
1.借鉴医疗集团模式,顶层设计下发挥龙头医院示范引领作用以国卫医政函〔2023〕27号文《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契机,试点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载体,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医疗集团与医共体不同,需要管理架构、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进行一体化建设,更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建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减少基层医疗机构重复投入的成本支出控制。建议组建区域医疗集团,实现管理制度、财务核算、质量管理、绩效分配、人力资源、人才培训、慢病管理和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破解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人才分布、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三个不均衡”的瓶颈。
2.探索医生双向坐诊,加强基层医生能力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建议参考上海市金山区做法,建立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双向坐诊机制:即社区医生每五年到上级医院进修或多点执业3-6个月,同时选拔优秀社区全科医生至上级医院全科(专科)参与门诊坐诊和住院查房;鼓励上级医院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在社区开设专家工作室,以“补缺”基层因专家缺少带来的损失。这样能让基层医生得到充足的进修和培训时间,进修后回到基层暨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对上下级转诊的推动也有帮助,有效实现分级诊疗。
3.重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老年人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贴心特色化运营服务建议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让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根据《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国卫老龄函〔2022〕53号)精神,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涉及建设、消防、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有关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依据已有资质直接进行登记备案。
4.重视中医馆建设,提升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根据国中医药医政函〔2023〕29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保障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人员及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包,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孕产妇、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