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中药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云浮市人民政府两方共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种质资源库,为药用种质资源保存保护和科学利用搭建起了重要平台。自种质资源库项目于2020年落地云浮以来,虽已有较为明确的三期项目建设规划,但建设进度还相对缓慢,当前仅完成一期工程的展厅、标本馆和部分实验室建设工作(当前各级资金投入为1300多万元,约占项目规划总投资2.52%)。我省有着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应充分用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云浮独特优势和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推动完善种质资源库共建机制,提升建设质量和标准,全力打造国家级药用资源种质库,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云浮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种质资源库的优势条件
云浮拥有204科686属1152种药用植物,是广东传统的南药种植和加工基地,是国家首批、广东首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南药种植优势突出。云浮是全国知名“南药之乡”“肉桂之乡”,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南药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化种植优势明显,全市南药种植面积约130多万亩,其中肉桂种植面积约90多万亩。是巴戟、沉香、广佛手、何首乌等广东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全市建有南药种植示范基地155个,其中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16个,为全省最多。
(二)现代种业产业鲜明。目前,云浮建设南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5个,年产种苗达1亿余株,排在全省前列。其中,华润三九与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已通过“国家基本药物所需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广东)基地”专家组审议。
(三)医药人才支撑稳固。云浮有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新兴中药学校、云浮康养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云浮泷州职业学院等院校,构建了本科、中职、专技等多层次全方位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医药人才培养较为扎实。
(四)医药科研基础良好。近年来,云浮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重点在种子与现代南药加工、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着力打造国内高水平南药研发平台,积累了较为扎实的药用科研基础。
(五)中医药产业发展显著。云浮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链条,探索“湾区总部+云浮基地”“企业+园区+基地”发展模式,加大中医药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企业提效工程,中医药知名企业不断聚集。全市中医药企业110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广药集团、中国中药、华润三九、香港衍生、中智药业等大型知名企业进驻集聚,中医药产业集群已具规模。
二、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种质资源库的意见建议
(一)深化省部共建思路和机制,提高种质资源库建设质量。建议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共建方式,提升种质资源库合作共建规格,推动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纳入省和国家相关重大规划,完善省部共建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省部共建共管的新型管理平台,共同参与中药种质资源库项目的各项建设和运营工作,打造国际一流中药种质资源库,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推动现有中药种质资源库管理中心机构升格,加快完善中药种质资源库运营机制。考虑到中药种质资源库若打造为省部共建项目,为保障现有中药种质资源库管理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议中药种质资源库管理中心升级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专门负责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全过程建设和运营工作;进一步健全中药种质资源库管理中心运营机制,推进落实人员编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进驻提供便利,加快人员力量补充,保障中心尽快高效运转、发挥作用。
(三)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得到坚实保障。建议省政府持续加大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统筹利用地方政府相关财政资金债券及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和运营,拓宽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多措并举积极为中药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推动平台构建与人才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议搭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工作站、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以及各类科研学术平台,推动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基础与前沿科研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助力攻克种源核心技术,加快药用种质资源成果转化;借助省内人才政策打造省级人才梯队,协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团队承担重点项目,促进人才双向流动以提升种质资源库人才实力,对接国际平台开展人才、项目、产业合作,以开放交流谋发展。
(五)持续办好南药产业大会,不断提升云浮南药产业影响力。建议将广东省南药产业大会升格为中国国际(广东云浮)南药产业大会,将云浮确定为大会永久会址,加强会址建设,助力云浮持续打响中国南药品牌,因地制宜探索岭南特色的新型中医药发展模式,推进岭南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