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推进职普融通,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教育“内卷”现象依然存在,所引发的社会焦虑问题日趋严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是整治当前教育疑难杂症的唯一良方。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增加,普职“55分流”的话题成为社会热点,也成为部分群众诟病教育考试制度和教育现状的主要话柄,大多数群众认为中考后普职分流过早、中职学校比例过大,期盼能够分区域推进增加公办普通高中学位。
一、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人数比例(简称“普职比”)的相关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023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提出“适应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
从以上党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来看,对于普职招生和在校生比例要求基本遵循“普职相宜、协调发展”的原则,没有确定过于具体的比例。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普职之间的发展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应根据区域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规划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我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顺应时势适当增加高中阶段普高学位,于情于理都是可行的。
二、我省普通高中学位数量占高中阶段学位数量比例总体偏低
2023年全省共有初中学校3945所,比2020年增加197所;招生165.19万,比2020年增加23.23万;在校学生476.66万,比2020年增加71.19万人。2023年全省有普通高中1165所,比2020年增加130所;招生78.43万人,比2020年增加11.25万;在校生222.87万人,比2020年增加32.52万。
从2020年和2023年相关数据测算,全省2023年中考普通高中入学率最大数为55.25%,而同期全国普通高中入学率为59.3%。从省内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看,普职比极不平衡,广州、深圳、中山、佛山、东莞、惠州、珠海、肇庆、江门9市中普高率超过60%的城市屈指可数,不少城市公办普通高中入学率不足40%。中考不能考上公办普通高中的而又渴望入读普高的学生,家长只能咬咬牙选择学费不菲的民办高中就读。
从全国数据来看,2023年有民办普通高中4567所,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29.69%;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547.76万,比2022年增加49.97万,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占公办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为19.54%。2023年我省的民办普通高中数量有310所,占全省普高总数的26.60%;在校生39.41万人,占普高学生总数的17.68%,总体低于全国水平,但是民办普高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数量在经济发达地区占比较高,有些城市甚至超过30%。公办普通高中学位数量偏低的地区,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三、对增加公办普通高中学位的建议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明确,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提出:“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其中所提到的“综合高中”就是一种对学生既有升学机会、又可以学习职业技能的职普融通新型高中。
(一)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改建扩建一批综合高中。根据适龄人口入学需求,我省正进入高中阶段入学高峰,增加公办普高学位迫在眉睫。建议在公办普高学位紧缺的地区直接将部分中职学校转为综合高中,开设普高班,着手招收普高学生;同时有条件的地区新建一批综合高中,以满足群众对公办普高学位的迫切需求。
(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各项改革。调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方向,构建区域内示范性普通高中与综合高中形成教育共同体,在日常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校际帮扶;调整普通高中布局,均衡教育资源,推进现有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进一步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推行100%指标生到校,缩小校际差距。
(三)推进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理顺高校分类和专业、学科结构,逐步增强省内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与高职院校融通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类本科院校,将条件成熟的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院校,或将相关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解决综合高中、中职学校学生对口升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