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举办“十五运”为契机,加快打造数字体育产业发展高地的提案

2025-01-15 10:13:2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数字体育是指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发展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体育领域的数字政府治理、全民健身数字化、运动训练数字化、体育竞赛数字化和体育产业数字化等。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将于粤港澳三地举行,这为我省加快推动数字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数字体育产业发展高地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广东省正加速推进数字体育新业态的培育,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涵盖数字技术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智能运动设备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但仍有四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1.数字体育产业能级不高。目前,我省数字体育企业主要分布在体育器材制造、体育传媒服务等领域,能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AI视觉技术、体育模拟器、智能传感器等前沿技术和行业关键技术研发较为薄弱。体育数据挖掘和分析、数字治理、数据安全等存在短板与空白。体育数字化产业能级不高,对于数字体育的全链条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2.数字体育政务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省的数字体育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内容仍局限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对标国内部分先进省份数字体育建设“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数字赋能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差距十分明显。

  3.数字体育项目缺少高等级赛事和有影响力的品牌IP。近年来,作为数字体育项目之一的电子竞技类项目发展突飞猛进、备受瞩目。然而,我省虚拟运动、智能运动、体感运动等其它类别的数字体育项目发展仍处于“零散性、自发性”阶段,尚缺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IP和专业平台支持,严重制约了数字体育项目的普及推广。

  4.数字体育产业缺乏示范应用场景牵引。目前,我省智能体育场馆数量相对较少,配套设施薄弱,既难以满足广大民众对智能化体育设施的需求,也不利于有效打通使用者与开发者间的信息壁垒,亟需打造一批应用场景示范标杆,促进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

  建议:

  1.借助全运会的广泛影响力,培育数字体育产业生态

  一是借助我省筹备全运会的强大产业辐射力,建立健全我省体育重大项目库、产业单位库、重点企业和体育消费数据库,积极引导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龙头企业涉足数字体育产业,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二是利用好全运会强大宣传力,大力推广数字体育消费,创新体育数字消费券等消费支付产品,培育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消费新模式,促进体育消费升级。三是结合全运会对周边文旅消费的强大推广力,积极培育“户外运动+”产业新模式,打造数字体育特色旅游区和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健身休闲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文体旅数字化融合发展。

  2.以全运会赛事组织管理为契机,提升数字体育治理水平

  一是打造我省“一网通”式数字体育政务大平台,集成赛事、场馆、交通、气象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处理及智能化预测,为主办方管理决策和服务群众观赛、健身等活动提供有效支撑,提升赛事组织效率,推动体育消费的数字化、便利化。二是在赛事场馆建设、改造过程中构建数字体育领域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体系,出台诸如体育场馆智慧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数字体育省级数据库建设标准等,为数字体育治理奠定基础。三是依托“互联网+”打造体育产业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推进全省体育产业协同联动和运行监测,为体育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研判提供支撑。

  3.用好全运会东道主优势,打造数字体育高端品牌IP

  一方面,在全运会体育赛事视听传播上,探索运用AI解说、VR观赛和云直播等数字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创新观赛体验。另一方面,借助全运会场地便利和赛事关注热潮,向国家争取举办国内首个数字体育综合性赛事,将自行车、赛艇、高尔夫等传统体育项目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感知交互等数字技术相结合,为全国观众带来高度还原、深度沉浸、身临其境的全新数字体育体验,将“全运会的赛事流量”转变为我省数字体育产业的品牌IP。

  4.发挥全运会长尾效应,搭建数字体育应用场景

  一是利用我省会展经济优势,创办数字体育领域的全国性展会,持续提升民众对于数字体育产品的认知度、体验感。二是借助全运会全面改造升级我省赛事场馆和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的契机,加强数字体育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联动,采用“先公共场馆示范,再进寻常百姓家”策略,建立广泛覆盖的数字体育场馆示范体系,同时创新构建“智能健身器材+运动健康服务”“体育器材制造+场馆数字管理”“智慧健身路径规划”等“产品+服务”的数字化场景,促进传统体育设施转型升级与高效利用,营造“处处可用、时时乐用、人人宜用”数字体育使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