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城镇适老化改造公共服务和市场供给机制的提案

2025-01-15 10:13: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1717万,其中城镇老年人口已达1294.9万,广东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当前,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主流模式,但大部分城镇已建住宅和社区硬件设施都不具备适老化条件,需要进行重新改造。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居家和社区养老问题,全凭政府以公共服务的形式投资适老化改造是难以持续的,城镇适老化改造需要结合市场供给机制,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目前广东省城镇适老化改造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适老化改造的公共服务覆盖面有待拓展。2020年12月,广东省民政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确全省将采取政府补贴加社会捐赠等方式,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启动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政府补贴完成5200多户家庭,深圳市完成1万户家庭。2024年10月,广东省又启动家装厨卫“焕新”活动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所需产品给予补贴,但是政府的补贴是限时限量的,同时需要线上专用APP或小程序操作抢领优惠券,老年人使用难度大。对比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上述政策覆盖面十分有限且落实力度不够。

  2.适老化改造市场供给体系不健全。适老化改造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进行专门的设备研发,但目前适老化改造市场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居家设计和改造施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市场上缺乏相关的培训标准和细则,改造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地普遍面临项目改造不规范、质量难保证、售后无人管等问题。

  3.适老化改造服务模式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不匹配。目前,适老化改造规划呈现“自上而下”单向供给模式,忽视了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现实中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一方面,社区适老化公共空间改造多以示范工程为主,未考量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差异,缺少针对性的问题清单和改造清单。另一方面,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服务侧重于老年人,忽视了儿童、中年人、青年人以及社区其他成员的需求,导致空间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为此,建议:

  1.细化公共服务政策,为适老化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各地民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服务供应商名录和可补贴产品清单,通过专业评估机构确定本地区基本改造价格方案并作为补贴最高限额的参考。一方面,常态化提供政府改造补贴,对特困老年人家庭按照购买产品总价进行全额补贴,但不能超过最高限额;对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老年人、通过专业行动能力等级评估机构确定为中度及以上失能的老年人、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另一方面,对完成一定量家庭改造和社区改造的服务供应商给予激励政策,进而拓展适老化改造的覆盖面。

  2.健全市场供给体系,为适老化改造提供专业支持

  一是改善我省适老化改造产业生态。通过壮大产业主体、创建本地服务商知名品牌,培育适老化改造专业评估机构、老年人行动能力评估机构等措施,推进适老化改造产业链全过程协同发展。二是建立适老化改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家装行业、建筑行业专业工人回流,将其列入“广东技工”技术技能人才标准范畴。三是建立我省适老化商品、适老化改造设备、适老化全屋场景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相关地方标准,细化针对不同行动能力老年人、不同家居类型、不同社区类型的条款,推进标准的实施。四是引导智能化、人体工效学、建筑适老化环境评估等技术的研发,提升企业适老化改造设备硬件研发能力、适老型智能产品应用开发能力和适老化服务能力。

  3.加强差异化服务供给,为适老化改造提供定制化服务

  一是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要对老年人现有居住空间进行专业评估、定制设计并改造,解决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功能性缺陷问题,保证老人在居家养老中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政府要监督服务供应商加强改造回访工作,对建筑硬件、家具加装、辅助器具和智能化产品的质量及时监测,并随着老年人行动能力的变化提供连续性服务。二是社区适老化改造方面,要逐步营造全龄段、全时段的空间承载体,制定不同年龄段居民非高峰时间公共空间共享方案,提供功能化、人性化、精细化的无障碍环境,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安全出行、活动、娱乐、交往和获得社会服务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