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广东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是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文化聚集地,在全国出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文旅消费规模与旅游市场的地位并不匹配。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而全省接待游客人均消费1223元,仅排名全国第8位,消费比重低于市场规模比重5个百分点,消费水平有待提高。面对消费领域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广东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消费稳定增长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1.文旅供给体系不适应消费需求。大多数的游客访粤目的是观光游览,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健康研学等高产出乘数和高附加值领域的消费参与度较低。当前的文旅消费仍以住宿、餐饮与交通等刚性需求为主,情感式、体验式和发展型消费尚未形成有效突破,高附加值消费领域成为消费低地。
2.文旅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强。截止2023年底,广东拥有15家5A景区,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四。据迈点品牌指数(MBI),仅2家景区的品牌传播力位居全国百强榜单。全省现有住宿设施共计43629家,数量居全国第八,其中低端酒店占比81.86%;酒店连锁率仅为24.49%,低于全国中位数;全省酒店网络点评平均得分3.85,位于全国第三梯队。据《2023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位列第四,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和深圳欢乐谷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九,影响力低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影城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3.文旅+多产业协同融合不足。一是缺乏深度文化体验产品,汕尾麒麟舞、普宁英歌舞、佛山武术等独特文体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二是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特色不鲜明,体量较小,游客承接能力较弱,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数字体验产品商业模式单一,过分侧重技术展示,忽略了文化和旅游内容的植入和融合,游客对数字产品的消费占比不足,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建议:
1.梯次布局文旅融合“新供给”体系,提振文旅消费新活力
一是强化广深等湾区核心城市消费引领力,打造创新型文旅消费标杆。围绕“文旅+科技+时尚+商贸”主题,以广州塔、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要地标为依托,打造“广深+周边”数字文旅消费示范区,形成消费外溢效应。二是发挥“海洋、海岛、海岸”优势,创新特色文旅消费场景。推动珠三角沿海地区的邮轮游艇、帆船帆板、潜游海钓等高端滨海旅游项目发展;打造“跳岛游”等新型滨海文旅体验产品与旅游路线;陆海空结合,发展直升机观光、低空飞行、热气球、滑翔伞、动力伞等低空旅游消费。三是推进城乡梯次发展,建设现代化的乡村文旅消费新空间,抢占“小城旅游”新赛道。打造丹霞山、罗浮山、鼎湖山等现代山地旅游度假地;深度开发粤剧、醒狮、龙舟、英歌、武术、茶文化等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消费下沉。依托“览丹霞胜景·游古韵仁化”等3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小城研学、文物采风、乡村记忆、农耕农事精品项目,激活粤东粤西粤北文旅消费潜力,建设县镇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2.实施品位、品质、品牌提升战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文化引领,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广东特色文化名片。以岭南文化为核心,推进粤剧、潮剧、广东汉剧、客家山歌为主题的特色演出剧目开发和旅游演艺产品建设,打造“一城一戏”“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名片。二是全方位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优化消费体验。推进城市休闲街区建设,对街头公共空间、商圈进行升级改造,营造更多主客共享的休闲环境;建设绿道、骑行道等微循环休闲设施,打造连通城市与景区的绿色出行路线,推动居游一体化;提高市郊和县镇村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和服务能力,形成相对独立的文旅消费节点,赋能小城旅游新主张。三是强化品牌效应,持续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和酒店管理集团,提高酒店/民宿连锁率;以特色化、品质化、智慧化和国际化为导向,推动高等级旅游景区“增量、提质、焕新”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发挥“美食旅游”市场号召力,做强“粤式新潮流”、“广东有礼”等风潮货品,形成“龙头引流+中小协同”的产业新格局。
3.推进“文旅+”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激活消费新动能
一是推动“文旅+”多产业协同融合,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推动农文旅相互赋能,挖掘休闲农业、农耕农事、建筑工艺、村史家训等文化资源,加快旅游名村、特色庄园、特色民宿发展;发挥大国工匠精神,依托我省食品加工、汽车家电、智能制造、服饰珠宝、文创等制造业优势,推进文旅与科技、教育、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壮大数字文旅消费新业态。发展数字文旅服务和数字消费,建设数字景区、数字节庆、数字酒店,推动博物馆、历史街区引入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数字艺术、数字藏品等数字消费新形态。开发游戏+旅游、直播云游+实地活动、“线上课程+线下打卡”研学等新产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新场景,激活文旅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