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东是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中共革命统一战线实践的发祥地和工农运动的兴起地,是全国革命和红色遗存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历史的地位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使广东成为全国发展红色旅游最为重要的省份之一,但目前我省红色旅游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红色旅游业态单一,消费潜能有待激活
一是广东红色资源丰富,但以遗址、博物馆、故居等单体景区参观游览为主,缺乏区域整合,难以形成综合性的吸引力,也未在全国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全省现有红色遗存4000余处,已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仅占全国总数(300个)的4.33%。二是广东红色资源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融合不足,产业链短,经济价值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2.红色旅游输出不足,统战优势尚未发挥
一是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与港澳合作和面向海外推广的力度不足,缺乏三地联动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港澳青年参与红色旅游的比重较低,新生代华人华侨群体对此缺乏了解。二是作为中共革命统一战线实践发祥地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对广东多党合作和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彰显不足。红色旅游凝心聚力,增进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服务于统一战线工作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3.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不高,传播宣介手段亟待升级
一是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存的表现形式较为传统,缺乏时代性、趣味性和互动机制,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红色文化传播宣介手段欠缺时代气息和科技含量,各红色景区信息和内容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如中共三大会址超过90%的内容为新闻报道,仅有0.6%的内容以视频和短视频形式传播;辛亥革命纪念馆除了微信、新闻外,不足25%的内容通过论坛、问答、微博、小红书等媒介传播。
为此,建议:
1.培育红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增强红色资源表现力
一是推进红色旅游由点向面发展。完善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机制,整合空间邻近的红色遗址、场馆、节点和线路,打造一批能凸显红色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质的标志性红色文化社区,通过示范效应推动红色旅游社区化、区域化发展。如三大会址纪念馆所在的新河浦街区,可以打造成为具有全国标志性的“红色文化艺术生活街区”;长洲岛亦可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岛”。二是打造完整历史序列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展示中国革命和红色道路的形成过程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将广东打造为“全国领先的红色文化高地”,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三是发挥广东省文化产业的优势地位,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娱乐等更多形态的跨界融合,打造一批红色精品剧目和演艺产品,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服务、红色文化装备生产制造、红色文化传播渠道等方面领军全国,巩固广东省文化强省的地位,将广东打造为“全国文旅融合与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典范地区”。
2.加强粤港澳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打造统战创新品牌
一是加强粤港澳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海外推广计划”,打造串联粤港澳三地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立足港澳青年特点并面向海外华侨青年,整合地方民俗文化生态资源,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研学考察活动;举办跨境专题展览与红色文化节,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海外辐射力,铸牢民族认同。二是深入挖掘广东丰富的统一战线历史资源,打造一批主题鲜明,集宣传教育、实践研究、参与体验于一体的“同心之旅”统战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深度开发“粤港秘密大营救”、“重走黄花岗起义之路”等情景式体验项目;系统梳理统战文化旧址场馆和民主党派人士故居,推出统战文化地标打卡游;策划“民主党派文化名人展”、“粤港秘密大营救”等爱国主义专题展览和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民众增强政治认同。
3.加快推进数智技术应用,推动红色旅游数字化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数智技术,保护、创新和活化利用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增强红色旅游沉浸感,全方位优化提升红色旅游体验;二是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智慧景区建设,建设线上景区、线上文博馆、线上红色课堂、线上红色节庆等方式,实现重要场馆数字化,向全球开放访问,促进线上虚拟红色消费的同时增强传播力与教育功能。三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增强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亲和力、交互性和生动性,在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和宣传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我国重要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和红色旅游发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