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中山是“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先生的家乡,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曾成功举办东亚杯、亚洲杯女子棒球锦标赛、亚洲U12棒球锦标赛等国际大型赛事,具有浓厚的棒垒球运动氛围和丰富的赛事承办经验,也是全国棒球人才的“输出大户”。
二、棒球之城的特殊价值
(一)棒球曾是热门体育项目
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棒球运动在国内可谓风靡一时。“拼命追击 死缠到底”八字熊猫精神,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最具有使命感和力量感的战斗口号。比如,延安时期,八路军便开始接触棒球,并将其纳入“军事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期间,陕北、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曾开展棒球运动,刘伯承麾下129师的棒球运动尤为普及。又比如,1948年,梁扶初创立的熊猫队横扫南京上海所有外国劲旅,创造辉煌战绩,勇夺“美国杯”“国家杯”冠军。
(二)棒球在国内日渐流行
棒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赛事观众人数每年超过20亿,棒球产业占世界体育产业市场份额12%,仅次于足球和橄榄球,是篮球和F1赛车的总和。近年来,中国棒球的发展环境正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棒球这项运动。2023 MLB CUP青少年棒球公开赛共落地21座城市,自2008年以来累计覆盖130万名学生,将青少年棒球运动风尚推广至全国。中山在全国棒球运动中走在前列,有望打造一条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培育成为高知名度的体育文化品牌。
(三)棒球能凝聚两岸民心
棒球在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拉丁美洲和中国台湾地区尤为盛行,有望延续“乒乓外交”精神,推动国际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其中,棒球是台湾地区唯一能够超越族群党派,将人心凝聚起来的运动。随着大陆棒垒球运动普及率和竞技水平的提升,棒垒球交流深受两岸年轻人欢迎和追捧,也已成为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
三、对策建议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定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三地举行,其中,棒球和垒球赛事将在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举行。建议借此契机,在中山打造“全国棒球之城”,培养高水平棒垒球队,办好一系列高规格品牌赛事,打造国内棒垒球产业高地。
(一)充分认识赛事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将增长至2.8万亿元。当前,国内棒球运动正日渐流行,深圳市、绍兴市、福建连城等地提前布置“赛事经济”。建议省体育局设立“赛事经济(棒球)”试点,中山成立赛事经济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棒垒球运动发展提升工作。围绕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加快以赛引流,以赛促流,实现“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会展”“赛事+商贸”等“赛事+”融合发展。以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棒球和垒球赛事赛事为契机,提高城市关注度,“以赛营城”,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和更多可能。
(二)高规格引进棒垒球体育赛事
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沟通,支持中山每年承办三项以上的国际性棒垒球赛事,力争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全国棒球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广东省青少年棒球锦标赛等永久落户中山。积极将熊猫杯打造成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自主IP棒垒球赛事,全力培育粤港澳大湾区杯、国际四大湾区杯等专业性棒垒球赛事。承接好棒垒球国家队集训、中国垒球国家级U系列青训、省队市队轮训等保障任务,精心制定全要素保障方案,认真细致做好后勤服务、安全管理等。
(三)积极推广棒垒球运动
支持中山多途径、多平台宣传棒垒球运动,列入全民健身计划,定期安排专业棒垒球教练进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深入推进棒垒球项目产学研训一体化,扎实开展“棒垒球进校园”活动,建立大中小学一条龙的棒垒球特色体育人才培养渠道。推动棒球跨界融合,比如联合举办古董汽车嘉迅游、港澳台明星嘉年华、亲子体验营等活动,增加棒球运动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结合棒垒球场开展系列赛事培训,搜集棒垒球运动的纪事、照片、影像、器具、服饰等历史发展资料,建设棒垒球博物馆。建设湾区首家以棒垒球为主题的中高端酒店,做到元素丰富时尚、配套服务优质。
(四)深化两岸棒垒球合作交流
中山作为在孙中山故乡,可通过“以球会友”,推动两岸青年深化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营造两岸一家亲的氛围。支持中山以棒垒球为“媒”,探索体育融合发展之路,为来粤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营造更宽松的环境,推动两岸青年之间开展双向、多维、深度的交流合作。搭建“两岸棒球运动培育平台”,实施基层棒球教练暨裁判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教练讲习培训班和裁判培训班,组织两岸多元化赛事交流活动,努力将中山打造成为两岸棒垒球运动交流之城。吸引更多的台湾体育人才赴中山参赛、交流、任教,以赛场作为两岸同胞、青少年友谊的“交流场”,增进了解、融洽感情,以体育交流赛事推动两岸“大团结”。借鉴台湾在棒球人才培养和赛事管理运营的经验,比如职业棒球制度、棒球学校的升学渠道,青少年培养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