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5-01-15 10:20:22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储能产业能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增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强调要把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23年广东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总投资2290亿元,2024年截至4月30日,备案的储能项目数量达到387个,同比增长524%。但目前,我省新型储能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科技创新合作程度较低,产业布局不均衡。我省新型储能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水平不均衡,联合研发体系和联合创新生态不够完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创新主体建设不足。珠三角城市如广州、深圳在电化学储能材料、控制与集成应用等方面虽具有领先优势,但各类创新主体未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当前电源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而负荷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全省负荷的74%。这种分布不均导致能源在传输和调配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增加,同时也对储能项目的布局产生影响。

  2.应用场景有待挖掘,成果转化难致产业链升级受阻。一是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市场盈利较好的主要场景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移动电子产品领域、东南部海上风电基地等,其中海上风电因高电压储能电站技术研发和成本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新型储能在其他场景缺乏盈利机制,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市场带动弱且增量功能不足。二是源网荷储多元互动技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之间的电能有序流动)、新一代储能材料、储能本征安全研究成果等难以转化为市场产品,商业模式有待创新,未能有效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链升级。

  3.金融支持和保障政策有待加强。在电价(费)约束下,新型储能项目盈利模式较难突破。在市场化手段缺失的背景下,以财政支持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新型储能产业项目较难向市场化转变。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模式难以持续拓展,交易规模增长慢。由于市场盈利空间狭小,金融机构能够给予的市场化金融支持捉襟见肘,而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投资支持灵活性不足,投资风险承担能力不高,投资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新型储能产业中的创新主体尤其是“高精尖缺”企业融资难,发展受限。

  为此,建议:

  1.完善新型储能产业研发体系,构建联合科技创新生态,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组织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现有龙头企业(如储能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单位、储能材料和集成控制龙头企业等),建立新型储能研究院,集中优势科研力量,针对高性能电池材料、先进储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二是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空间以及现代产业园建设,支持一批新型储能产业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落地。在粤东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储能板块示范项目、梅州新型智慧独立储能项目等政府投资项目系统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先进示范,部署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应用的创新示范工程。三是建立跨区域的储能项目协同发展政策机制,鼓励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开展储能项目合作,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2.聚焦新型储能关键领域,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成果转化

  一是构建全省统一的新型储能数据监管平台,对上衔接国家级新型储能数据监管平台,对下管理各地市规模化新型储能系统和产品应用,逐步支撑“能源生态服务一张网”建设,促进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体系发展。二是聚焦储能安全,加快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和普及应用,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安全质量。集聚力量攻关提升微(小)型储能产品能量密度,推动移动电子产品、低空飞行器、户外应急电源等续航能力实现量级提升,拓宽应用场景。三是充分发挥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鼓励国资国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平台,加大投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源网荷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中试放大、工程化验证和产业化生产的条件,加速研究成果转化。

  3.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打造新商业模式,畅通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渠道

  一是积极推介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围绕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供应链金融,构建新型储能产业链重点培育企业库和重点发展企业库,实行两库制或多库制管理。二是依托新型储能产业联合创新载体,畅通企业信息沟通渠道,推动培育更多“链主”企业与细分赛道“小巨人”“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推动顶部市场增量发展,减少“高精尖缺”企业的本地化竞争。同时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国有企业等投资主体充分发挥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参与新型储能项目投资建设,通过市场化方式合理分配收益。三是支持新商业模式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从“卖电”向“卖服务”转变,以服务和商业模式变革突破“电价”发展限制,优化新型储能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