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高标准农田为突破口,完善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提案

2025-01-15 10:20:1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的问题,造成农业经营主体用地成本日渐上涨,加上种植成本攀升,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益,造成农业生产经营赚钱难。粮食产业,本来就是弱质产业、薄利产业。根据《2023年全国农产品成收益资料》,2022年,我国三种粮食每亩平均土地成本是280.09元(含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单季),比上年上涨了8.76%,比2017年上涨了29.92%,占总成本1252.71元的22.36%,占总产值1442.01元的19.42%,比亩均纯利润,也就是去除土地成本后的189.3元还高出90.79元。

  目前用地成本已经成为除人工成本以外的第二大成本支出。据了解,在惠州市惠阳区,因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且靠近深圳东莞,土地流转价格较高,从一亩800元到2500元(一年),平均是1200元一亩。以往,高价值的果蔬切花可以销往香港深圳等地,价钱高收益不错的情况下,用地成本高的还能承受。但由于经济下行,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据本地一家以玫瑰花卉销售为主的省级龙头企业反映,今年的花卉的利润下降了五成都不止,企业负责人颇感无奈。同时,在粮食安全的高压态势下,高标准农田要求种植两季粮食作物,撂荒耕地一般是永久基本农田,而且要求至少要种植一季粮食作物,要优先种植水稻。如果用地成本占到产值超过四成,显然单靠种粮是无法承受的。今年惠阳区水稻的湿谷价格早造是0.95-1.12元一斤(不一样的品种),晚造是1.15-1.4元一斤,除去投入的物资人力成本、种粮补贴等,种粮收益根本无法弥补不了虚高的土地流转价格,最终流转各方都难受益。

  目前,广东各地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整理碎片化的耕地打造连片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是由村集体负责把土地集约起来,然后转租给城投或国有农业经营公司。然而,在村集体集约土地过程中,好不容易说服村民把地集约到村集体,但由于土地流转费用高,再出租的价格高,租土地的国有企业也是左右为难,租后单纯种植农作物肯定亏,不租又完成不了任务,财政补贴力度又有限,成为目前的卡点和难点。

  2024年中央一号文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土地流转费用一头是承包户的财产性收入,另一头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土地成本,事关农业稳定和农民稳步增收,需要保持合理的土地流转费用,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收益和预期。为此,建议:

  一、从长期来看,建议将土地流转价格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管理规范内容,允许地方政府可以进行流转价格调节和指导。

  2009年修正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6条和2021年初颁布实施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10条都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价款,应当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这表明,农村土地流转是由市场形成价格,流转双方以外的主体不干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以,在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不合理情况下,在市场形成流转价格的基础上,应对土地流转价格进行干预,建立土地流转价格调节指导机制,防止市场失灵,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建议可以在《办法》中明确将土地流转价格调节指导作为地方政府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的内容,让各地政府和部门开展此项工作有法可依。

  二、从短期来看,可以以高标准农田为突破口,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用于粮食种植的承包地流转政府指导价的评估机制。目前,惠阳区正在以粮食安全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制定承包地流转价格的政府指导价。指导价设置区间范围,上限不高于农业生产成本的四分之一,农业产值的五分之一;下限不低于当年当地的农用地流转的最低价格。由地方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牵头,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公布农地流转公示指导价格,一般是一年一次;同时,充分发挥各个村(社区)集体农地所有者的职责,积极引导以村组为单位,逐步形成区域内农地流转指导价格。

  土地流转价格占农业生产成本或产值多少为合适,这个是难以给出确定答案的。需要相关关部门进行综合系统的测算。可以由农业农村、发展改革(价格管理)、自然资源、统计等部门联合,综合土地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用途、生产成本收益、地理区位等因素,综合平衡土地流转双方利益与公共利益,采用价格刁姐指导方式,联合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调节指导价格。以粮食和高标农田为突破口,主要考虑粮食安全,种植面积国家有强制性要求,目前,全国正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要达到12亿亩,目前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已占耕地总量一半左右,这些高标农田原则上应用于粮食生产,为防治用地成本增高降低种粮收益,从流转价格端加以控制,可以更好地控制高标农田的流转价格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