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梁小燕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老年人作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特殊产业,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要,有利于形成健康老龄化社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它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助于减轻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
近年来,我省人口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知识分子和高层次人才占比越来越高,80后90后群体已逐渐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但由于当年的计生政策,80后90后群体多为独生子女,无法在工作之余妥善照顾好老人。我国空巢老人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养老产业成为潜力巨大的行业。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人口多,老年化逐年升高,打造健康产业,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重点方向。
据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自2015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0.85%。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接近3亿,总体呈现出老龄人口规模大、老龄化进程快、高龄化及空巢化不断提高的特点。由于我省人口流动大,养老服务设施及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床位缺口数量较大,有效供给不足,普遍存在居住环境差、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较低的问题,床位空置和一床难求的现象同时存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机构仅能提供家政、棋牌娱乐等简单、大众化的服务项目,满足不了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多样化服务需求;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政府资助的居家服务对象受益面较窄,与千万人口共生共荣存在较大差距。
即使是目前市区营利性收费较高的养老机构,整体产品设计理念较落后,缺乏人文气息,服务单一、体验感差,无品质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养老服务体系亟需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
为此建议:
一、优化我省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立跨城养老体系。
统筹推进全省各个地市镇村三级示范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医疗等养老服务无缝衔接,打造形成“养老服务圈”,探索建立全省根据身份证、居住证结合的“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数据库和优化小程序,让老年人和所属地市镇村社区等联动,结合子女以家庭为单位建档,例如让老年人选择常住地和旅居地预约服务等,优化发布我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健全针对我省全体老年人的全日托养、日间照料、膳食供应、护理保健、精神慰藉、上门服务等一站式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二、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落实国家、省部属实施普惠养老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公办和社会民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发挥其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作用,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充分整合现有可支配资源,结合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模式,鼓励基层养老服务设施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融合建设。
三、试点一批市场化养老机构。针对我省养老市场现状,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灵活用好各种政策支持,综合考虑医疗、交通、公园配套等因素合理选址,在人口流动大和需求量大的地市、镇、村先行试点,逐步建立我市养老服务标准,优化养老服务流程,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
四、建成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成立省属、市属或镇村属国资综合性养老服务公司,引导产业基金等社会资本加大对我省优质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并逐步培育一批优质养老服务机构,使之成为行业标杆,推动其实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逐步在我省形成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