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陈凯
内容:
一、提案背景与形势陈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肩负着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任。广东省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出台多项政策,吸引企业在区内设立国际创科中心。这些政策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之处。
1.当前政策措施
广东省制定并落实了“1+14+15”政策体系,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地承接国内外的产业有序转移。广东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创科中心。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广东省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等,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科研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广东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2. 政策实施的成效
截至2023年,广东省共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1个,省级高新区30个,形成了以珠三角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政策激励下,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2022年,广东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35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2%,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总投入的70%以上,显示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截至2023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较2018年增长了近一倍。
3. 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吸引企业设立创科中心方面仍存在差距。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营商环境相对薄弱,制约了政策效应的全面发挥。
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仍然短缺: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
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企业在设立创科中心时遇到困难。
国际合作深度不足:在吸引跨国企业设立创科中心、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二、 提案建议
建议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落实、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创科生态环境建设六个方面入手,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大湾区实现创科驱动发展。
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建议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交通、通信和园区设施建设,提升其承接创新资源的能力。同时,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将创科项目优先布局于相对落后的区域,例如在当地设立分支实验室或试验基地。通过区域联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创科格局。
2.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建议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全球领先的薪酬福利体系,为高端人才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并通过快速签证审批、长期居留许可等手段降低国际人才流入的门槛。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联合人才培养平台,为大湾区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建议推动高校和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将技术创新的实践与教育紧密结合,为大湾区科技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化高层次人才。
3.强化政策落实与监督
建议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定期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同时,通过搭建一站式线上平台,集中展示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政策信息,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可获得性。此外,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绿色通道”服务,缩短创科项目从申请到落地的时间,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4.深化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
建议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顶尖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深化合作,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院,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绿色能源研发方面加强人才培训和研究成果实践合作。通过设立国际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国际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研发活动。
此外,可在广东省内设立更多国际科技交流平台,例如举办高水平国际科技论坛、创科博览会和全球科技合作峰会,邀请顶尖科学家和企业高管分享技术经验,展示大湾区的创新成果。通过这些活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其发展国际创科中心提供强大支撑。
5.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建议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对潜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增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成果转化的信心。
同时,加速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步伐,特别是在高端制造、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6.打造一流的创科生态环境
建议加快智慧城市和高标准科研园区的建设,提供便利的办公和生活条件。与此同时,鼓励更多创投机构和风险投资进入大湾区,设立区域创新科技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风险创新项目的孵化和成长,为区域内初创和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更强的资金保障。
通过以上建议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设立国际创科中心,还能充分激发区域创新科技潜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