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根技术”为引擎,赋能制造业数智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5-01-15 10:17:11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一、案由

  指令集、芯片、工业控制器、工业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构成了制造业的产业底座,也被称为“根技术”。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技术”是推动我省制造业实现数智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有力推动了我省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发展,在各领域取得一批打破国外垄断或实现全球技术领先的突破性成果。但是,围绕发展更多“根技术”,解决更多“根问题”,努力让创新落到企业和产业发展上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亟需加强完善。

  1.“根技术”自主可控及智能化程度不足。“根技术”具有高技术壁垒特点,体现为面向工业控制的芯片、操作系统、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相关软硬件体系呈现全栈封闭的形态。一方面,国产企业在相关领域起步晚、入局难,长期以来工业控制器、操作系统等自主可控程度低,迭代升级慢且成本高昂,国产替代难度大,被卡脖子的风险高。另一方面,数据稀缺导致智能模型难以有效训练和泛化,算力不足限制了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模型的运行效率,网络延迟则造成关键数据与信号无法及时感知,这些问题限制了我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

  2.基于“根技术”的应用生态体系建设缓慢。一方面,“根技术”攻关目前欠缺支撑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工业应用共性技术的开源开放协作平台,已有制造业数智化平台大多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开放程度低,功能以展示为主,互联互通互操作理念尚未能有效落地,赋能效果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工业信息安全、企业数据隐私与知识产权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实施困难。同时,我国工业企业间数据共享不顺畅,对数据安全不重视、投入低,加剧了工业信息安全风险。

  3.面向“根技术”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培养滞后。制造业数智化发展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需求,但是目前教育系统与职业培训对跨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和复合技能培养不足,不同学科领域专业人才之间存在着知识鸿沟,导致工程师、科研人员、工人、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交流和合作不畅,一定程度阻碍了制造业数智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生态体系发展。特别是既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与本领,又掌握基础运维和服务技能的一线产业工人和技能蓝领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二、相关建议

  1.大力推进自主可控与内生智能的“根技术”研发

  一是抓住大力发展自主可控“根技术”、实现国产替代的契机,系统性定义数智化制造业基础软硬件体系内涵,形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软硬件技术发展图谱,加大“根技术”研发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项目。二是以新技术新模式驱动的全要素内生智能为目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云边端协同、智能模型轻量化与加速等技术的研究,突破端侧算力瓶颈,赋能制造业底座。同时建设开放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加速成果转化。三是规划验证平台以及可信验证理论与工具,加速新技术迭代验证与降低成本,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建立国家级验证中心,为新技术的测试和标准化提供支持和服务。

  2.深化“根技术”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安全隐私保障机制

  一是深化支持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覆盖面,持续加强工业设备总线协议以及以太网通信协议标准的开放与兼容。鼓励自动化企业攻克各类标准兼容、协议转换的通用技术。同时,加强“根技术”相关设施的开源建设力度,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工程,推动工业云操作系统、新型工业控制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建立完善企业安全隐私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数据在开源生态中合理流动和安全共享机制,切实保障各方权益。三是对工业硬件进行新一轮的升级,做大做强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工业开源生态建设中来,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

  3.加快面向“根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打造基于“根技术”的新型学科与传统学科交叉的学科群,探索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作者的有效机制。二是建立人才大数据平台,收集相关领域的人才信息和需求,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匹配服务,促进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三是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从传统的单一学科评价转向多元化综合评价,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激励他们在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