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一、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婴幼儿照护与托育人才培养作为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等文件,促进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等相关专业,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从而保障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服务人才高质量发展。
我省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情况:
(一)在政策支持与规划方面,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二)在院校职业教育方面,2023年全省已有34所普通本科高校、248所高职中职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7万人,相关专业毕业生2.31万人。
(三)在社会人员培养方面,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南粤家政”工程等就业培训规划,保育师、育婴员等与婴幼儿照护相关职业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范围,指导用人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措施,注重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二、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需求状况
(一)责任与目标,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婴幼儿照护和托育服务的发展,将其纳入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5个。这必需大量高质量人才的支撑。
(二)行业发展规模,广东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其婴幼儿照护和托育市场具有庞大的规模。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共有各类托育机构9000余家,提供托位超50万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有4000多所幼儿园开设托班,还有1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规划建设超6000个托位。按照相关岗位配比要求,将产生超过20万个专业对口、持有资格证书的用人需求。
三、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新要求。亟需加快形成以人才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供给体系。在未来婴幼儿照护和托育服务发展中,希望政府提供以下的支持:
(一)增设专项扶持政策与资金注入
政府应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该基金将支持高校及职业院校在课程研发、教材编纂、师资培育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领域的投入。资助社会组织在行业标准制定、技术革新、人才实训及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基金对于托育机构各岗位的优秀带教人才,给予相应带教补贴,鼓励企业配套投入人才培养资金及资源,切实有效提高本专业在读学生的见习和实习的效果。
(二)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建议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水平,强化教育机构与托育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
1.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激励措施,降低合作门槛,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项目合作。
2.结合孵化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多渠道引导资金,孵化托育及相关产业的企业,鼓励在校学生独立创业或联合社会机构创业。在发达地区,政府引导开设托育专业的高校与国企、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在产业园区建设托育孵化基地。
(三)提升职业认同,扩大职业发展通路和人才发展机会
增强社会对托育服务从业者的专业认同,拓展其职业发展道路。纵向深化职业晋升通道,横向扩展职业转换与技能增进,达到跨行业融合。
1.纵向深化职业晋升通道:政业应根据托育服务管理需要,设置托育职业技能群组,并为此设定明确的职级台阶和发展路径。例如,从初级到高级技师,技术员和操作工也可以有相应的晋升路径和奖励机制。这样的设置不仅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职业晋升方向,还有助于激励从业人员提升个人能力。
2.跨行业融合:鼓励和支持托育从业人员参与跨行业的培训和项目,以拓宽视野和提升综合能力。跨行业工作经历能够帮助托育从业人员接触到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增加职业选择机会,夯实职业发展基础。
3.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托育从业人员核心竞争力。
(1)卫生健康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构建科学的、涵盖婴幼儿照护与早期教育两方面的培训内容,也应结合实践需求,融入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内容。
(2)培训组织机构可以行业协会为主,联合医院和高校共同实施。建立托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时长登记制度,将继续教育学时纳入托育机构考核评估的评选指标体系,与托育人员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年审条件挂钩。
(3)参照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设立国培、省培计划,把握托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提升结合,为托育行业发展培养高端引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