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这一具体部署正好顺应了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茁壮成长的潮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文创产业前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广东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5%,这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这一朝阳产业伴随经济社会转型的大潮大踏步地迈向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战略性的定位和规划引导。仅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并没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例,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分别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强大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和数字新闻出版产业集群,日本东京湾区则拥有全世界最为卓著的数字动漫产业集群,而大湾区还缺乏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规划;二是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高效的组织管理架构。只在2020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缺乏更加有力的领导机构,政策支撑不够系统和有力,发展环境不尽如人意。三是大湾区文化产业虽然规模庞大,增速迅猛,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园区文化内涵不足。四是高端人才严重短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创力及核心创意匮乏。五是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结合度不高,文化创意产品不够丰富。六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不够,对文化创意集聚区及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建议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理清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结构,明确回答新时期大湾区应当发展什么样的文创产业,提出重点打造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激励更多的创意人才和文化企业投入到该领域。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引导风险投资等方式,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二)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建议省文化部门积极联动港澳文化部门,共同扶持高成长性文创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文旅文创龙头企业,以企业强有力支撑产业强。不断优化营商服务机制,有机整合政企各方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引才聚才的智库优势,吸引行业龙头总部入驻。扶持有资源、有市场、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举办各类节庆、会展及创意比赛,如定期开展的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品牌优势,打造文化创意品牌产品。
(三)深化产业布局,培育孵化文创产业基地。
全面开发艺术家村落、民俗文化村、产业园等,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建立文创项目专项补贴资金,激励文创产品运作企业主动入局。通过积极组织和参加文博会、与其他城市进行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加文创行业的曝光率,寻求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合作、交易方面的机会。积极拓展文创园的旅游功能,带动区域之间进行互动,营造全新的游乐体验。
(四)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水平,专注原创设计
深挖掘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内涵,研发创作出更多体现大湾区特色和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创产品特色品牌。促进校政企联合开发大湾区市创意产品,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文物单位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与国际一线品牌公司合作,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水平。
(五)持续推动“文创+旅游”渗透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文创产品转化为文创旅游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多种方式将文化元素和创意设计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和艺术作品,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将文化元素转化为独特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吸引更多游客。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加快培育文创人才
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设立专门人才培养项目,为有潜力的创意人才提供培训、实习、创作等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支持国内院校与国外知名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开展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为人才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政策,鼓励他们创新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合法权益。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