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案

2025-01-15 10:16:3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农业品牌建设是实现质量兴农和产业兴农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重构”了农业品牌建设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高级赛道”,成为加快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坚持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农业品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农业品牌文化的数字化建构以及农业品牌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广东农业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提出推动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广东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

  (一)结合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农业品牌创建行动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施“粤字号”农产品出口促进工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培育工程,支持县域组织开展品牌营销。“12221”市场体系建设内容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部署。

  (二)注重培育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

  着力建设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推出菠萝、荔枝、柑橘、柚子等产销大数据。梅县金柚、英德红茶、高州荔枝、化州橘红、凤凰单丛茶、台山鳗鱼等一批县域公用品牌实现品牌价值超百亿。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区域公用品牌339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省级特优区104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092个,“粤字号”品牌示范基地194个。

  (三)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把农业品牌培育作为引领农业品牌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创新性提出数字农业“三个创建、八个培育”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全产业链思维驱动,以生态链思维统领,夯实广东数字农业高地。

  (四)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农业与品牌建设相结合

  紧抓数字农业建设机遇,通过数字化手段加速农业品牌化,创新云直播、云发布、云签约、云采购、云消费、云拍卖等数字营销模式,举办一系列农产品网络节,组织十万电商卖农产品,联合各电商平台开展广东农产品购物节,开创广东农业数字化营销新时代。

  二、我省农业品牌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品牌建设统筹规划不足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采购商、销售平台等多方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协同作用不明显,缺乏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未能同步推进,导致品牌建设进展缓慢。

  (二)农产品整合营销力度不强

  农产品营销手段以广告宣传和市场推销活动为主,缺乏对农产品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品牌数量虽多,但优势品牌少,特别是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稀缺,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知名品牌占比较少,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善

  加工品、预制菜等产品知名品牌数量不足,未能形成像广西柳州螺蛳粉、福建沙县小吃等具备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强势品牌。由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品牌发展路径尚未形成,限制了农业品牌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三、广东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加强品牌建设统筹规划

  建立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和分工;制定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期规划,确保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同步推进;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提升品牌建设的整体效能。

  (二)提升农产品整合营销能力

  深入挖掘农产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卖点的品牌故事;创新农产品营销手段,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采购商、销售平台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培育知名品牌,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

  加大对加工品、预制菜等产品的品牌培育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农业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如广西柳州螺蛳粉、福建沙县小吃等,探索适合广东农业品牌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四)推动智慧农业与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动智慧农业与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利用智慧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为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