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内容:
一、案由
推动公园文化繁荣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对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广东部分城市公园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但缺乏具有当地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文化景观,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公园文化规划不够全面。一是对岭南特色文化的发掘不足,导致文化元素浮于表面。二是文化元素与景观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难以满足市民游客同时观赏景观和体验文化的需求。三是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有限,未能充分将文化景观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
2.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不到位。一是部分公园宣传和普及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未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二是公园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的空间不足,对于各种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有限,使市民游客难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到岭南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3.吸引游客的内容和方式有限。一是缺少具有岭南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公园文化品牌,对游客的影响力、号召力不足。二是公园缺少特色主题活动和体验项目,不利于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未能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一是部分公园对城市独特民俗的内容展示不足,如广州的行花街、佛山的行通济、揭阳的行彩桥等。二是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结合不够,在公园很少见到类似西关大屋、客家围屋,潮汕民居,骑楼、碉楼等岭南建筑历史的介绍。三是公园与城市整体文化风貌和氛围不够协调,未能充分提升城市形象。
二、相关建议
1.构建公园文化多彩景观,让“公园+文化”浸润市民美好生活
一是优化公园整体规划,鼓励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雕塑群、岭南书院、“粤书吧”“粤文坊”进驻公园,打造具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侨乡文化特色的文化场景。二是将岭南文化特色融入到公园内桥、路、台、亭、榭、楼、庙等不同点段的景观设计中,让五彩斑斓的地域文化与锦绣自然景观共同绘就公园画卷。三是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创新文化景观展现形式,营造光影效果烘托氛围,将岭南文化元素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游客。
2.发挥公园文化展示效能,打造文化遗产守护新阵地
发挥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守护者、传承者的重要作用,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或展示区,包括文物展览室、历史建筑复原区、传统工艺展示区等,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方式对岭南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华侨文化,以及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风俗等方面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充分展示,强化市民游客的文化认同感。
3.培育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构建公园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标识。突出公园文化主题与旅游观赏的联动,打造文旅品牌,形成“一园一品一特色”,提升公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二是设计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主题活动。积极打造多种形式创新的驻场演出或体验场景,如举办广府庙会、中秋灯会等岭南传统节庆活动,组织粤剧、醒狮表演等岭南艺术演出,组织艺术展览与收藏、文化展示与体验等活动,使公园岭南特色文化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三是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开发与岭南文化相关的衍生品,增强公园文旅融合的技术支撑,形成文化、艺术、商业、旅游、休闲复合集聚的旅游休闲空间。
4.统筹城市发展与公园建设,构建“城园”融合的文化公园城市
一是实施公园文化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出台公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方案,成立市民群众参加的城市公园文化建设咨询委员会,共同推动文化公园城市建设。二是统筹城市发展与公园建设,实现公园文化建设与城市特色的深度融合。促进公园等文化设施与城市建设在空间设计、功能规划上的一体化布局,充分体现所在城市独特地域文化风俗和历史底蕴,以公园文化之美彰显城市之美,努力建设“城园”融合的公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