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黄晓娟
内容:
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途径,包括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个方面。“特别是对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目前现状:
1.学生主要参与校内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形式较为单一。
2.个别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但普及面不广。
3.缺少劳动教育的组织保障工作,劳动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的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和保障,学生主要是通过交费参加社会实践。
4.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的全方位劳动教育“大熔炉”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社会、企业团体、社区还没深度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
建议:
1.注重劳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化引入专业教师、老农和有经验的行业精英进行劳技课教学,并借助社会、企业力量,提供学生劳动基地,实现双赢。如政府牵头,学校可以和农业局,园林局、村委会建立,福利院、家政建立合作协议,由行业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学习务农、种树、种花、做饭、洗碗等生活技能。
2.学校和社区和企业设计好的义务劳动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劳动。例如,普遍让学生参与社区保洁、绿化养护、图书整理、博物馆讲解员等多种义务劳动。
3.与中职院校加大合作,利用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劳技活动教育。如烹饪,包点,手工。
4.可以在每个地区先选学校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