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刘晋嵩
内容: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福利署近日宣布,11月1日起,“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新增7家位于广东省内的内地养老机构为认可服务机构,至此参与计划的养老机构总数增至11家。在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重大任务。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早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强内地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已身处内地的港澳永久居民如何在内地安享晚年以及如何提高港澳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移植性成为三地政府在养老领域的两个重点。
本人目前担任香港新家园协会(是目前唯一一家在香港和国家民政部同名注册的社会服务机构)会长,十分关注香港长者大湾区安老服务,同时作为广东省政协港澳委员,进一步推动在内地居住生活的港澳长者既能享受港澳政府的福利及措施,也能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优待服务。即如何加强跨境养老福利方面有更多的思考,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为香港长者深度融入广东省/大湾区提供专业支援与服务。
推动香港及内地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合作,尤其是香港内地都有实体服务点及能提供跨境社会服务的机构,如新家园协会,为准备移居内地安老的香港长者,提供支援和适应服务。例如,在长者及其家属来内地前,做好跨境安老福利服务制度的宣讲普及、内地生活环境适应工作。举办适应服务,例如适应小组、内地(未来居住地的)适应体验游等,让即将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拓宽社交网络、提前感受内地的生活环境等等。
二、推动创新与养老服务资源的合作模式,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信息大数据共享平台。
今年9月印发的全国老龄委《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互联网+银龄行动”服务模式,实现“银龄行动”供需网上办理。加强重要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以“便民、利民”为目的,推动养老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多样化“互联网+养老”生活服务,让居住内地的港澳长者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三、推动政府在现有服务有可行性的基础上,将港澳长者纳入到服务里。
例如将常居深圳的港澳籍人士适当纳入深圳居家适老化改造名单,提供少量政府补贴、其余部分自费的适老化改造服务模式,可给居住在深圳且有需要的港澳长者提供帮助。
四、积极推动发展在粤香港长者投身志愿服务。联动跨境社会服务机构,在粤港澳三地共同打造有规模、有影响力的长者志愿服务培育项目,完善老年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港澳长者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港澳长者贡献更多的“银发力量”,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从而促进港澳长者可一起共享居住社区的资源和信息,提高对居住社区的归属感,亦是帮助港籍长者适应居住地区的文化,让港澳长者感受到关爱、共同创立一个和谐共融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