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5-01-16 09:34: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刘建萍

  内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目前我省乡村耕地碎片化、城镇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然突出。党的二十届三届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广东省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2024年11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4年,全省已批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共47个,实施农用地整理40万亩,建设用地整理6.4万亩。佛山市南海区作为省级试点,创新推出“三券”制度,有力促进了全域土地大整治、大腾挪。全省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累计投资411亿元,整理农用地约1.67万亩、建设用地2.32万亩、生态修复23.83万亩,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存在问题

  (一)政策协同与执行力度待加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和空间体系的缺位,导致政府统筹调控不足,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各地区各部门缺乏协同联动机制,基层理解和操作不一致,影响了政策的落地效果。

  (二)土地碎片化与整治动力不足

  由于土地分散在众多农户手中,农户对土地整治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担心整治过程中权益受损或收益分配不公。土地碎片化也增加了整治活动的协调难度和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效率。

  (三)群众参与度与获得感有待提升

  部分土地整治项目与群众利益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忽视了对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这导致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降低。

  (四)产业导入与土地效益提升缓慢

  广东省部分土地整治项目产业导入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一些整治后的土地仍然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未能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执行,提升土地改革落地效果

  一是高位推动,协同联动。建立以省领导挂帅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协调机制,加强各地市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同时,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体系和整治空间体系,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二是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聚焦“三个挂钩”,即优化“增减挂钩”机制、完善“增存挂钩”机制、探索“增效挂钩”机制。从市区层面统筹谋划,制定建设用地指标在区域内流转的相关政策,并将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倾斜。三是进一步完善“三券”制度。建立统一的“三券”管理平台,拓展“三券”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引导作用。四是优化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动态评价机制,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精准提升耕地保护水平。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一是设立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基金。构建“政府引导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社会资金”的多元资金参与模式。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土地综合整治的金融保险产品,如土地收益权质押贷款、土地整治项目收益债券、土地整治基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为整治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三是探索土地整治收益权转让和证券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四是探索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运营平台。发挥国企引领和支撑作用,吸引民营企业等多方参与投资,实现整治项目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三)增强群众参与,实现整治成果共享

  一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组织体系和制度规范,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加强利益联结。将土地整治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从整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整治后的土地收益要合理分配给群众,让群众分享整治成果。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政策。允许延包试点地区的流转年限长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剩余年限,为群众提供更加稳定的土地经营权保障。四是注重整治成果的综合效益。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四)加强产业导入,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一是探索建设用地“小块并大块”新模式。通过整合零星低效用地资源并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集聚水平。二是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运营平台并发挥其引领和支撑作用。吸引民营企业等多方参与投资并覆盖“规划+项目+投融资+实施+运维”全流程服务,实现整治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三是通过“资源资产注入、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国企、央企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并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四是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实施主体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农用地经营权和相关资产运营权等权益保障措施,并通过产业增收、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强其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水平。五是加大重点产业招商,积极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提高土地的经济贡献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