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陈瑾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2024年11月27日,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全社会物流成本力争从2023年的14.4%降至2027年的13.5%左右。广东是全国物流大省,物流总量占全国10%、国际物流量占全国近20%,近年来,我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简政放权、补短强基、创新模式、减负降费、完善标准等,推动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物流成本增速逐年放缓,且单位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我省物流领域还存在供应链物流效率低、运输结构不合理、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数智化水平低等困难和问题,原因包括新技术新装备在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应用仍不充分;关键数据信息难以高效流通,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难以高效精准匹配;干线运输领域新能源重型卡车市场渗透率不高,等等。目前,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背景下,我省一批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升级,开展无人智能云仓、氢能绿色运载、移动充换电、无源移动冷库等技术应用,以物流新质生产力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基于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建议我省大力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新能源车船应用。提高新能源车辆补贴标准和范围,稳步推广电动、氢燃料电池货车在中重型燃油货车的替代,探索开展氨、甲醇等燃料在运输船舶中的示范应用。完善新能源车辆补能设施网络,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重卡充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开展一批新能源重卡干线运输示范。统筹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设施因地制宜布局建设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供能设施,构建新能源发电与传统发电相互配套的能源供给体系,提升交通物流绿电规模占比。
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加强无人机、低空飞行器、智能汽车等新型运载装备研发,加快构建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无人机起降点网络,研究智能货车产品准入和上路试点,进一步丰富无人驾驶车辆运用场景。用好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机遇,积极推广智慧物流龙头企业的智能物流装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积极推广智慧物流车、物流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持使用自动分拣、自动化货架、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智慧化作业水平。
三、推动物流数据共享,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交通运输、铁路、港口等部门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信息。研究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逐步推进多种运输方式信息融合共享用。搭建航运物流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建设航运物流供应链数据库,推进航运物流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支持广州局集团、广州港集团联合开发和应用“海铁联运一体化服务云平台”,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借鉴先进省市EIR集装箱设备交接信息化平台运营经验,研究广东版方案,提升交接单无纸化水平。
四、健全数据技术标准,优化物流供应链体系。加快建立物流业各项数据编码、管理、安全等技术标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与大型数字化平台企业的作用,加快建立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促进货源供应和货物需求,与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运力资源实现有效匹配,降低车船机等载运工具空驶率、等待率。构建开放共享的物流供应链平台,推动供应链全程电子化和可视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更大价值创造。加强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推动供需精准匹配,缩短响应时间,提升物流服务定制化水平,实现物流行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五、鼓励物流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数智化升级。探索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推广铁路货运返空方向捎脚运输。鼓励物流企业与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智能装备等领域的科技企业合作,应用智能技术提升物流效率,推动人工智能、无人机、综合管廊等智慧物流新质生产力示范项目在工业物流领域落地。鼓励以网络货运平台为代表的物流数字经济发挥积极示范效应,展示物流数字化转型在降本增效上的潜力,支持物流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推广数字先进技术和普惠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智慧化水平。推进智慧交通相关平台建设,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对“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全方位信息采集,提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效率。依托广汕铁路、广深高速等项目,开展智慧铁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枢纽等示范公程,引领提升交通物流智慧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软联通建设,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节点互通、协议互认、信息联网、数据共享、资源开放,促进物流资源高效链接、协同运转,提升我省物流基础设施系统运行效率和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