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太极、英歌舞:
让体育“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
(桂元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九三学社)
大家好,我是九三学社的桂元龙。
去年以来,“咏春热”席卷欧洲,英歌舞“出圈出海”。太极、舞狮、龙舟等体育“非遗”项目也纷纷走出国门,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在海外实力“圈粉”。如今,这些体育“非遗”项目也逐渐走进校园,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焕发出崭新活力。
比如,惠州推动李家拳走入中小学校,让传统武术成为课间操;河源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同学们抢花炮、舞狮、蹴球、舞剑,在运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省二沙体育中心的武术项目冠军走进揭阳一中,与同学们进行南拳、太极教学互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武术、爱上武术;深圳福田上步中学校园英歌舞队训练视频,在抖音上获得170多万的点击量,网友们纷纷点赞“英歌舞动震四方,中国少年当自强。”
体育“非遗”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对于传承民族经典、增强文化自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建议,大力推广体育“非遗”进校园活动。
一是深入挖掘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传统项目,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传承人,共同制定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方案。
二是将体育“非遗”融入基础教育,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注重技艺本身的精髓与传承价值,不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新颖,确保学生深刻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三是将体育“非遗”纳入第二课堂体系,邀请传承人来校传授知识、展示技艺,带领孩子们走出去开展研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体育“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