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法律的温度和力量 促进社会人心和谐
(胡芳军,北京德和衡(广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高级合伙人,总工会)
大家好,我是来自总工会界别的胡芳军。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第二十条》,这部影片用生动案例,讲述了“正当防卫”的价值与界限。电影里有句台词“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法律从来不只是冰冷的规则,它的温度总是体现在每一个公平公正的案件当中。
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刚刚经办的案件。有位广州的老人去世了,他的4个子女因为遗产继承问题闹上法庭,在香港生活的孙子孙女也被牵扯进来,案件涉及一家三代数十人。同时,同村村民也因为作“人情证”“关系证”被牵涉其中。
接手案件后,我多次召集各方当事人沟通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大家明白“法律很威严,亲情最可贵”,不要赢了官司输了亲情。同时,耐心向村民普法,告知做虚假证言的法律后果,确保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经过多番努力,家属们达成了共识,老人的遗产得到妥善处理。香港当事人亲自送来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法官和律师的努力,不仅解决了我们家庭的矛盾,更让我们体会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
实际上,我们律师会碰到许多这样的“小案”。但每一件案件的背后,都有可能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和家庭的幸福。办好每一件“小案”,都是在传递公平正义“正能量”,展现法治“大道理”。
努力让法律条文走进群众心里,推动形成全社会遵法守法、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是每个法律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我建议:
要多讲人民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如《民法典》中的婚姻、物业、继承等内容;
要开展精准普法,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编写专门的法治教材,定期开展“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普法、学法从娃娃抓起,懂法、守法从青年做起。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开展“智慧普法”,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账号,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案例形式普法,切实提升普法成效,共建和谐平安广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