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持之以恒的水质攻坚战

2017-03-31 00:50: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沈晖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环境治理,省政协也开展了各项履职活动,提案、视察、调研……多举并措,致力为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今年上半年,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率民主党派、职能部门代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全国、省、深圳和东莞市三级政协委员组成的视察团,就“推进茅洲河污染综合治理”赴深圳、东莞市进行了实地专题视察,并形成了专题视察报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深圳、东莞两地人口快速增加,茅洲河流域内五金、电子、电镀、线路板等企业遍地开花,污染负荷远超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持续恶化,茅洲河流域干支流均受重度污染,5个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是珠江东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近年来,在省人大督办、省政府部署和省环保厅指导下,深圳、东莞两市凝聚共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科学部署,全面加快治理工作,特别是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亲自主抓这项工作后,整治工作提速进入“快车道”。
  然而,从视察情况来看,对比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达的茅洲河2020年达Ⅴ类的水质目标,茅洲河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一是流域产业结构、城市布局调整困难重重;二是支流综合整治大部分工作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三是环境监管工作仍需加强。
  “治污、清淤、补水,须同步进行。”广东省政协常委、环境学者曾志建议。视察报告提出,要按“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综合利用截污、清淤、活水等手段,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健康、改善水环境质量。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控制企业增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茅洲河流域行业发展和调整,建立以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为重要依据的产业准入机制,严控新建、扩建涉水重污染项目。削减存量,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结合达标排放率和违法排污情况,制订关闭、淘汰企业名录,分年度组织实施,坚决淘汰落后重污染企业。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对流域内的重污染企业按照“提升一批、入园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对电镀等重污染行业进行整合提升,推动集中入园,实行污染物集中控制、统一处理,鼓励重污染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减少污染排放、实行绿色生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深圳、东莞市应分别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宝安空港新城和“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有利时机,把城市更新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推进整个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
  在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方面,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两市应确保2017年底前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或超过生活污水产生量。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全面截污和雨污分流。逐步推进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效果,提升出水标准。探索污水处理厂立体化建设模式,腾出土地建设人工湿地,达到既美化环境又增加生态补水的目的。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
  在河涌综合整治和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加快河涌截污工程建设,确保污水不直排河涌。高度重视河流生态功能的恢复,堤岸建设既要注重防洪排涝功能,又要考虑生态功能。摸清水系潮汐自然规律,合理科学安排水库调水、水闸调度等措施,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结合海绵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优化生态空间,增加土地透水面积,增强水源涵养跟水质净化作用,防范初雨对河流水质的直接影响。加强对清拆非法养殖场残余污染物清理和生态修复。建立回潮防范机制,严控非法养殖业反弹。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建立健全水面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在环保监管方面,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依法严厉处理环境违法案件,重点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现场巡查、交叉执法、联合执法、抽查稽查等环保执法方式,加强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执法联动和信息共享,健全环境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坚决取缔无牌无证排污企业。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和“两高”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对水污染违法零容忍,依法加大综合惩处力度,将环境违法成本提高到足以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程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视察报告特别指出,要持久治水,打一场持之以恒的水质攻坚战。坚持“标本兼治”、“治”“保”并重、以“治”为主以及长短结合的原则,以流域为体系,以河涌为单位,逐条整治,确保整治一条、见效一条。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杜绝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另一方面严格建设管理程序,强化资金管理,用好治水每一分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探索第三方治理的模式,为治水项目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要防止运动式治水,要加强监督,让每一项工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温兰子希望深圳、东莞两市在茅洲河综合治理上,要持久治水、系统治水、制度治水,为全省河流污染治理提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