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白色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2017-09-15 22:40:1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尼龙袋、薄膜、农药瓶等农资使用后被丢弃在田间地头,这些被丢弃在田间地头的农资包装废弃物俗称“白色污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不和谐的“风景”。
  “在这些‘白色污染’中,地膜是最大的污染物。”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主委李心告诉记者,农用地膜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难以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此外,在田边地头堆弃残留地膜,还会造成地膜随风飞扬的景观污染,就地焚烧又会造成大气污染。
  李心指出,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一方面是地膜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加之捡拾麻烦费时费力,农民大多直接旋耕入地。即使一些农民有觉悟收集起来,也是没有出路,或堆在田头、河道边,或焚烧处理。农药包装,作为有毒有害物质,也是散落田头、河道边;部分收集起来的农药包装,由于没有专业处理单位,被作为生活垃圾直接进了垃圾焚烧厂。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承包期大多不长,趋利性决定了许多种植大户不愿加大投入,明知废弃地膜影响土壤造成作物减产,也因回收地膜费时较多而弃之不顾。这些不同程度地造成农膜等污染加剧。
  事实上,农田残膜污染呈逐年加重势态,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
  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高强度地膜、可降解地膜,同时配套严格的地膜回收处理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了地膜残留污染的发生。
  为更好地解决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污染的环境问题,李心建议:一是尽量使用可降解地膜替代目前使用的PE地膜;二是做好普通PE地膜的回收工作,建立法规,确保回收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开展对不同特性地膜适用性研究工作。“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状况,确定是否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总体原则是在产生效益不明显的状态下,尽可能不使用地膜覆盖栽培。”